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梅州: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时间:2018-07-20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梅州市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立足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6月28日,中共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召开,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的讲话引发了参会者的思考和共鸣。

    这是一份解放思想、转变观点、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员讲话、部署讲话,是梅州市的行动方案。

    近年来,梅州立足资源优势,致力探索生态富民之路。今时今日,梅州绿色发展的决心尤为强烈、目标更为清晰,建设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在高标准的规划引领下,梅州市着力探索一条生态、生产双提升的新路径。

梅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图为绿水环绕的梅州城区新貌。何森垚 摄

    争当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近日,广东省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计算结果出炉,梅州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表现突出,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

    一直以来,梅州都是一座充满“绿色”的城市。

    近年来,梅州立足生态功能区的定位,打造“一区两带六组团”的科学发展格局,绿色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全市空气、水质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产业生态之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今年6月,我省召开会议提出,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其中,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处粤北山区的梅州,牢记使命、攻坚前行。在此次市委全会中,梅州对生态引领和绿色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落实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打破思维定势、改变路径依赖。”谭君铁表示,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研究谋划发挥区域功能和发展生态富民强市产业上,努力把梅州建设成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

    “树立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观念”“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观念”“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观念”……这些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论断,展现了梅州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新发展理念,要由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功能的“引领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梅州市委全会为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认为,生态功能区的考核指标发展变化,不是说不需要GDP,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绿色GDP。梅州正在考虑如何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富民产业。

    共享生态福利创造绿色财富

    夏日炎炎。在蕉岭县三圳镇,随着生态葡萄、瓜果蔬菜相继成熟,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畅游田园风光,亲身采摘、品尝。好山好水好空气,让这个边远的山区,变成游人如织的生态景区。

    无论是崛起的江南新城,还是炊烟袅袅的山村,梅州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山水人文相互交融、城乡走向共生共荣。

    绿色发展,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更需要统筹全局。

    在“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格局中,梅州推进中心城区适度扩容、重在提质,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以生态富民为主导,推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促进生态产业化。同时,各县(市)以县域工业园区、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为重点,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组团式发展。

    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的实践途径。在高端规划之下,生态富民强市产业路径依次展开:

    ——培育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引领和推动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烟草、电力、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同时,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医养、绿色食品、文化创意、体育健身、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把数字经济打造成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工业设计、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做大做强梅州金柚、平远脐橙、梅州茶叶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冷链物流、农电商等服务,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食品、康养、体验等融合发展。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争当绿色发展引领者,是一个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过程,这需要锻造一支具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绿色土地上,红色精神催人奋进。梅州正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凝聚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谭君铁在全会上再三为全市干部鼓劲加油,“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摘帽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梅州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惠民政策、惠民服务、惠民举措由党组织宣传、推动、落实。

    在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党支部书记徐文坚用6年的时间,让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0元到突破万元;在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党支部书记罗树虎让“脏如粪坑”的村庄变成了小桥流水的公园……正在不断涌现的优秀干部,成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让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幅生态富民的画卷徐徐展开。

梅州依托侨乡资源,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对接“一带一路”。

    对话

    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全力推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我省召开会议提出,要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作为山区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制约梅州加快发展的短板。日前召开的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聚焦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振兴,以城带乡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梅州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说,梅州将立足全省大局、着眼梅州发展,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开创梅州“三农”工作新局面。

    立足生态功能区探索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问:近年来梅州在乡村振兴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又有哪些思路?

    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目前,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蕉岭农村综合改革为全国创造了新鲜经验,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5.6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梅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不断改善,34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扎实推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工作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

    下一步,梅州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实施好。从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出发,梅州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美丽梅州的总抓手。我们将根据梅州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突出宜居宜业宜游,以生态理念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以生态文明统领乡村振兴。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唱好“林中曲”,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还将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我们将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以创建百个特色美丽村庄为示范,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用十年左右时间将2042个行政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村。建设特色小镇是促进乡村产业集聚高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我们将把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载体。发挥梅州作为重点侨乡的优势,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名镇,充分运用良好的自然生态、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整合名人故居、客家古建筑、围龙屋等特色资源,推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一镇一业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问: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梅州将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答: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梅州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培育农村百亿元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针对农产品多而不精、品牌多而不响,缺乏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区域竞争力的农产品的现状,梅州将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一是以特色为主导,打造若干个广东著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主导产品产业。二要着力培育农业新业态,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验等融合,实施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结合仓储物流、冷链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三要高度重视质量兴农,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的农业品牌工程,打响“梅州农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在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中,我们将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也不整齐划一要求一个镇村只生产单一产品、只发展单一产业,而是倡导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增强比较优势。引导各地从乡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既有规模化生产,又有特色化生产,真正形成灵活多样、主次互补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问: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梅州如何加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答:“三农”工作的实践反复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能不能选好带头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梅州将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我们将对全市2042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大力支持他们履职尽责,给予应有的表彰和激励;对能力和表现需要提升的,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少数软弱涣散、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坚决调整撤换。我们还将拓宽渠道、创新方式选贤任能,注重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县镇退休干部教师等群体中动员培养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带头人队伍结构,以“头雁”工程推动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

    同时,我们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我们将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吸引各路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扩大“三支一扶”规模,落实好服务期满后就业创业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扎根乡村。建立并落实好促进专业人才下沉机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推动教师、医生、农业科研人员、文化文艺工作者等到镇村服务。健全人才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城区教师支教计划、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等,让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强化乡贤和外出务工人员对接机制,为他们回乡创业发展牵线搭桥、提供支持,引导乡贤以多种方式服务乡村、造福桑梓。(撰文:唐林珍 马发洲 陈萍 辜昀玥)

  • 上一篇:梅州中院首台智能法律机器人“小法”上岗
  • 下一篇:高分优先投档线上考生录取今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