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成绩好的学生也会有正常的厌学情绪、家长不要考试后才来和孩子聊学习……昨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肖晶在中山书展作了“您的孩子可以学得更好”专题讲座。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 “厌学密码”,为家长们分析了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并支招提高学习成绩的四种心理干预措施。
“厌学”是在学习相关情绪中,一种耗竭、对学习的意义的不合理认识以及绝望无力的情绪状态。厌学密码包括了崩溃的疲惫、感觉不到学习意义、没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对学习的掌控感。肖晶说,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厌学的这种崩溃情绪其中主要是因为受到挫折而产生。“差生屡战屡败,甚至会怀疑人生。”但无论成绩好坏的学习者其实都存在“厌恶体验脑区的激活”。但当学习者得到正反馈(如测验成绩较好)时,正反馈所导致的奖赏脑区明显激活。因此,差生要逆袭,需要增加成功的经验,即“胜利者效应”。家长与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得到正面的激励和各种方面的小胜利,就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除正面激发外,家长还要分析厌学背后的其他几种原因。如学习是件枯燥的事情,不刺激、也不能立即得到奖励;冰冷的家庭关系,如父母常吵架也会让孩子无法安心学习。因此肖晶建议家长们,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提学习就烦,要认真分析原因,有时候亲情与成绩遵循的规范是有差异的。如果让孩子愿意跟家长沟通学习的问题?不要等考完试了才来和孩子聊成绩、聊学习,平时就要常聊。与孩子聊学习,更应该聊感情、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当孩子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有时是因为双方了解的信息不对称、情感不在同一水平上。
肖晶还为现场的家长们支招了四种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改变学生学业挫折归因的干预措施,如把目前的挫折归于一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改变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干预措施,如对孩子要给予智力的表扬;减少刻板印象威胁的干预,如说女生理科肯定不如男生、男生英语不如女生等;以及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如让他们对新的学校产生期待,更快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