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7月2日,江门正式启动新一轮“多证合一”改革,推行“二十八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以前要去住建部门备案,现在一次性完成申报,一个工作日就收到营业执照,高效,快捷!”江门市贝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娄明元说。
改革为侨都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近两年,江门以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场主体突破38万户;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全国领先,外贸出口年度总额突破千亿元……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江门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遇到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需要拿出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滚石上山的韧劲,将改革进行到底,走出一条具有侨都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需要“促进派”攻坚更盼“实干家”
5月,江门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响好,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成为落实该项重大政策措施中广东唯一获得表彰的地级市。
同月,在水利部承办的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专题研究班上,江门市市长刘毅分享了江门推动河长制的工作经验。
……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近两年,江门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呈现的新特点、展现的新态势、取得的新成果有目共睹。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江门正紧紧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力争在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委托制改革、深化营商便利化改革等十项重点改革项目中取得新突破。
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改革难度日益加大。进一步落实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真正抓出实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充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始终在改革的路上一往无前。
客观而言,江门当前仍存在一些部门主动推进改革意愿不强,一些干部在改革创新方面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问题,改革锐气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专家们看来,江门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是提升改革者的热情、视野、能力,引导广大干部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去年,江门已经健全了改革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了多个文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江门应该进一步加强落实,通过营造氛围、机制保障、用人导向等举措,鼓励干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改革创新。
“据我了解,江门去年已经健全了改革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了多个文件,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在全市营造崇尚改革的良好氛围。”向晓梅表示。
改革从来是难事。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难事,需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需要多一些能打“硬仗”、能干“硬事”的干部。专家们建议,江门可以围绕“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主题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改革发展的能力,消除本领恐慌。
“可借鉴深圳等地的改革经验,引进更多优秀的改革人才。同时,发起‘向改革排头兵学习’活动,安排党员干部到省内外改革先行城市调研,拓宽视野,增强干劲。”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文龙说。
制定“改革热度指数”倒逼改革落到实处
区小姐是江门荷塘镇人,近期计划出国,需要办理普通护照。得益于江门全国首开先河将103项公安业务下沉至镇街一级服务中心,她不用去到20公里外的蓬江区公安分局,步行10分钟到荷塘镇“邑门式”服务中心即可办理护照。
“不用跑去区公安局,在家门口的街道服务中心就能办,方便了老百姓。”收获了改革红利的区小姐很是满意。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记者梳理发现,江门市2018年十项重点改革项目,具体措施超64项,都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内容。只有狠抓落实,才能使更多改革红利惠及百姓。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专家建议,江门可探索建立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制度,以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弥补传统的政府自我评估的缺陷,促进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例如,可以尝试发布改革热度指数,“改革热度指数由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四个指标体系组成,能较好地对全市的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对地方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改革力度进行量化考核。”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说,如果一个城市的改革热度指数很高,那说明当地的改革氛围很好,围绕改革做了很多工作。“通过类似的指标,群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改革出台了哪些措施,是否取得成效,以此倒逼改革落到实处。”
探索“亩产论英雄”倒逼淘汰落后产能
近日,江门市政府印发方案提出,全市443家化工、玻璃、制革、造纸、陶瓷企业要搬离主城区,并在12月底前开展新厂区建设或关停退出。
这是江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举措。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江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解决的是落后产能和低效用地问题,上述方案正是着眼于此的重磅举措。
在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后,江门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破除无效供给,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在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江门作为广东传统工业大市,工业门类齐全,但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必须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可以实施差别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例如,可对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如玻璃、制革、造纸、陶瓷)进行评级排序,对评价结果连续垫底的企业实行电价、水价提价,加快低效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步伐。”
为了解决低效用地问题,江门市明确提出,要尽快出台低效用地认定和处置办法,采取差别化政策、限期开发建设、政府按原供地价格有偿收购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地,“腾笼换鸟”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向晓梅建议,江门可以建立企业产出评估等级制度,以“亩产论英雄”,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效益高的产业,激励企业改善供给结构。
例如,把企业分成A(优质高效)、B(鼓励扶持)、C(改造升级)、D(限制清退)四类,从C类、D类企业“晋升”到A类、B类,可获重奖,倒逼低效用地企业退出土地或就地转型。
陈再齐则建议,江门可建立土地租金的动态调整机制,将土地租金与市场挂钩,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提高用地效率。“这样,哪怕没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在成本压力增加的前提下,产业形态相对落后的企业要么选择退出,要么主动谋求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