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要吃饱”,如今“要吃好”,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是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自2016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已成为江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行动,并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侨都的一张闪亮名片来打造,全面提升江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两年来,江门创建工作初显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监管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近7年来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大宗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记者日前了解到,创建工作即将迎来验收,下一步江门将继续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推广农业追溯体系应用、推行标准化建设,并建立监管体系长效机制。
完善五大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江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追溯、风险应急处理五大体系建设,构建起了“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同时,江门还建立起了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队,“市、县、镇”三级五大体系人员总数超500人。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建1446人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实现各市村(居)全覆盖,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健全,带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全市范围内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也没有造成其他地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保持着良好的安全态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持续稳定向好,实现连续七年“零”事故报告。
生产环节,2017年全市抽检种植业产品8.5万批次,检测合格率99.86%;抽检禽畜产品25.9万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99%;抽检水产品1523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73%。流通环节,累计开展使用农产品快检45.6万批次。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江门种植业产品、禽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为100%。
打造区域性重点检测机构
记者从此前督导检查情况了解到,江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检测工作,以及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业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江门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网络化体系。
这其中,江门市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现已正式启用,市农检中心检测项目年内增加至500项,保持省内先进水平,打造区域性重点检测机构。同时,按照国家创建标准,完善各市(区)软硬件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区县级机构建设,开展资质认定和农产品机构考核工作。
此外,全市还将推动落实每个镇级检测站聘请专职检测员不少于2名,确保日常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警机制。以此为依托,江门将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组织做好抽样监测和委托监测工作,加强种植业产品中禁用农药等监督监测工作,确保禁用药物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进一步扩大溯源覆盖面
江门从软硬件两方面,进一步筑牢农产品监管防护网。一方面,以市农检中心为龙头,带动三区四市检测能力同步提升;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创新信息监管,加快农业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农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将有效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今年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扩大溯源覆盖面,上线单位覆盖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各单位。“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将在新会区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全市重点打造30个示范点,推进平台建设工作在江门全面铺开。
记者还了解到,江门下一步将加快开展农产品产地证明试点工作,以镇为单位,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为基点,结合每个市(区)创建20个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建立46个试点推开农产品产地证明应用工作,推进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无缝衔接。
继续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农产品监管倒逼农业生产走向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实现绿色生产、科学生产的关键。接下来,江门还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动标准化健康种养殖,加快绿色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推广使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
各市(区)将全面制定主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推广,推动蔬菜水果、畜禽养殖、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全市重点打造20个特色种养殖标准化示范园。
同时,江门还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加“三品一标”认证数量,以达到“三品一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达到40%。同时,树立一批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以品牌引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