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全球5个国家的志愿者都来天河珠村了,他们这样体验乞巧文化

时间:2018-08-04

    “It’s something new!”“I love doing it!”来自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意大利、俄罗斯5个国家的14名国际志愿者走进天河珠村元德陈公祠,不但领略了古村落风情,还与巧姐们一同动手制作乞巧手工作品。

    2日,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探索中国”项目的国际志愿者们走进广州乞巧第一村、中国乞巧之乡——天河珠村,亲身探索中国乞巧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

     步入珠村元德陈公祠堂,可以看到统一穿着缀有红色花纹“巧姐衫”的乞巧婆婆们,她们正坐在长板凳上细心制作各自的作品。欧婆婆指着桌上的材说,她在把开心果壳粘到含笑花上,是流传已久的乞巧传统,称为“含笑花开”。

    对于国际志愿者的到来,乞巧婆婆们表现出了由衷的欢迎。在生动讲解节日文化和手工艺品之余,巧姐们还手把手教志愿者们制作乞巧作品。

    19岁的摩洛哥大学生Daouda就在乞巧婆婆的带领下,亲手制作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It’s something new!”在过去,他只能通过“看”来了解中国,而今天是他第一次真正地动手体验,新鲜感十足。Daouda还特意带上了小型的运动摄像机GoPro,以此进行记录,可以与朋友们分享。而之所以在此次“探索中国”项目中选择广州,他认为广州是一个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城市,便于沟通与交流。

    刚完成一朵精致谷花的Imane更是直呼“I love doing it!”她是摩洛哥的大三学生,在她看来,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专注度,难度其实并不是很大。惊喜的是,Imane还现场展示了她从摩洛哥带来的瓷器和皮革手袋。

    广州乞巧文化节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接下来还会有参观乞巧博物馆、赛巧会等一系列乞巧文化活动。

    AIESEC“探索中国”项目致力于中国广州及周边城市的文化保育、文化交流工作,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在珠村交流学习乞巧文化,国际志愿者们将以乞巧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切入点,深度挖掘珠村本地乞巧文化,带来新的转变和创新,同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给予不同文化碰撞出火花的机会。

  实际上,自2005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落户天河珠村,珠村乞巧已从村落民俗上升为惠民的大型文化盛典。“天河乞巧习俗”已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河珠村也相继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时值2018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之际,珠村的相关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主办方认为,在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的志愿者们的带领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在国内掀起传承潮流,更能吸引全世界的人们来亲身体验和流传,真正地实现文化交融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采写】记者 昌道励 实习生 黄颖琳

    【摄影】记者 刘力勤 实习生 吴诗

  • 上一篇:天河“闯关”!广州“经济第一区”高质量发展背后(上)
  • 下一篇:广州中心城区供水创历史新高,家里停水了记得打这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