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广东
世园会上,不论是“南粤园”还是植物馆,广东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间,展现绿色生态名片。当前,包括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已在广东展开。
全面开展国考断面攻坚行动
沿深圳河口溯源而上,在沙湾河与深圳河汇流处附近的罗芳水质净化厂,机器轰鸣,污水正通过提升泵进入厂内,“每天可将约30万吨污水处理成Ⅳ类水后排入深圳河,改善水质。”该厂马厂长说。
而在福田河,记者看到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这些水是从下游滨河水质净化厂处理之后排过来的。”福田河管理所倪所长说,一天可获得生态补水约3.5万立方米。
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截污管网、生态补水等,深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逐渐改善,在2018年末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后,今年年初至3月中旬,水质持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成为广东碧水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今年初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推动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转折性进展”列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之首,深圳、佛山、惠州等多个市党委政府先后发出1号令,全面开展国考断面攻坚行动。
“今年以来,全省国考断面的水质同比好转。”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处处长刘其汉表示,1—3月,7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71.8%,县级、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实现100%达标。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和水质同样变好的还有空气质量。喷漆、晾干、打磨……在佛山桂城红木行业绿色服务中心,工人正在集装箱般的隔间内处理家具。“通过共享设备,将产生污染的工序集中管理,有利于统一处理废气。”南海区桂城街道环保办主任陈德球介绍,废气经过水帘柜、活性炭过滤吸附箱等净化后排出,每年削减大气VOCs排放量约20吨。
2018年,佛山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实现首次达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对广东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很大。”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波表示。
数据显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整治工业污染等,今年1—3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6.5%,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
记者 张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