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发挥临近百花湖和百花湖森林公园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资料图片)
花溪区高坡乡大洪村大球盖菇项目点,农户忙着采收成熟的大球盖菇。(资料图片)
“在补短板、强弱项上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 两会快评
乡村振兴呼唤
更多“新农人”
潘朝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村对产业的聚集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城归’现象涌现,这些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为农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因此,应对农民进行重新定义,引入‘新农人’概念。”市政协委员葛正敏所说的“新农人”,就是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人才。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种好了怎么办”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解答好这三个问题,需要更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推动转型“排头兵”、带动致富“领头雁”的作用。
新农村呼唤“新农人”。诚如市政协委员的建议,要培养更多懂农村、知农民、晓农业的人才,政府应“制定乡村人才培育规划,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的乡村人才队伍,构建现代化农业人才体系”,“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分布,分类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等乡村振兴人才库”,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新农人”改变新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贵阳已搭起了舞台,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只要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加巧干,就一定能在农村大有作为;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农民富的美好蓝图也一定能实现。
筑牢产业根基 增进民生福祉
代表名片
卓 飞
市人大代表、息烽县委书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要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下好生态宜居关键棋、写好乡风文明大文章、打好治理有效和谐牌、走好生活富裕新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市人大代表、息烽县委书记卓飞说。
卓飞认为,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实资金保障、技术提升、产销对接各环节,力争高质量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旅融合等产业业态,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致力于增进农村民生福祉,努力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卓飞说,要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优化完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以千村整治为契机,全力实施规划引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带动、村容村貌提升、建管机制创新、文明新风提升“八大”工程,扎实抓好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代表名片
杨应华
市人大代表、清镇市犁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
“从《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中可以看出,贵阳的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显著,城乡融合水平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正逐步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市人大代表、清镇市犁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杨应华长期扎根基层,对于乡村的变化看在眼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产业与生态应当有机结合。”杨应华认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可以实现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生活”转变,“可以借助森林、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结合当地人文风情,形成‘天然、绿色、乡土’的生态产品与体验环境,培育出乡村发展新业态,延长乡土产业链条,提升乡土产品的附加值,丰富农民的增收渠道。”
杨应华建议,在改造提升农村传统产业时,要把产业发展和乡村环境改善一起统筹考虑,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变成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源,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代表名片
周 岩
市人大代表、乌当区农业局高级农业经济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是重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82.78万亩,种植特色农产品200万亩,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市人大代表、乌当区农业局高级农业经济师周岩认为,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必经之路”。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组成部分,要重点把握好‘准、稳、实’三要素。” 周岩认为,乡村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在发展推进上要以“稳”字当头。如何实现这一个“稳”字?周岩建议完善机制,把控好产业项目的品质。
“目前,农业项目验收由乡镇初验,区县级二验,再到市级验收,再加上贵州土地破碎、地块分散,项目涉及农户数量多等因素,验收工作分散了区、乡两级农技人员大量的精力,影响工作质量。”周岩建议,应参照工程项目监理验收办法,对农业项目实施第三方全程监理,项目完成后,再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监理验收。“这样可以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之嫌,确保验收的专业性和验收结果客观公正,同时可以让农业技术人员把精力充分投入到农业技术服务中。”
打破交通“瓶颈” 打通发展“血脉”
代表名片
严文富
市人大代表、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村支书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对于开阳县而言,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市人大代表、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村支书严文富说。
一方面,开阳具有储量丰富的磷矿,县域内99.91%的土壤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旅游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开阳面积广,总面积达2026平方公里,约占贵阳的四分之一;位置偏,是贵阳市辖三个县中最偏远的县城,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在严文富看来,“一市三县”撤县(市)设市辖区,将给开阳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机遇。
近年来,交通大发展带动了开阳县农村大发展。“我们希望加快贵阳(综保区)至开阳(经开区)全长40.875公里产业大道的建设,同时部署BRT城市快速公交,真正使开阳县融入贵阳半小时经济圈,让开阳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严文富说,希望进一步打破交通瓶颈,打通发展血脉。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委员名片
葛正敏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贵阳市委秘书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村对产业的聚集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城归’现象涌现,这些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贵阳市委秘书长葛正敏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应对“农民”进行重新定义,引入“新农人”的概念。
“‘新农人’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葛正敏说,目前乡村人才培养中仍存在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培训期短、农民主动学习意识不够等方面问题,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就要对现有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
葛正敏建议,制定乡村人才培育规划,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的乡村人才队伍;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分布,分类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等乡村振兴人才库;创新乡村人才培训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加入、群众参与”的模式,利用高校、企业的资源优势,提升培训质量;采取多种培训形式,除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开阔“新农人”的视野;开发贵阳智慧农业培训APP,推动学习常态化,提升学习质量。
增强农民内生动力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委员名片
方 英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贵阳市委副主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贵阳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市政协委员、致公党贵阳市委副主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方英说。
针对目前仍存在的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够高、规划跟不上,产业选择不精准、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方英认为,要加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等方面政策宣传,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动实施和普及,增强农民内生动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当地地域特点,结合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科学化、规模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大型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扶持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村社合一”;利用大数据加强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科学合理地引导农产品经营者采取措施,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农村食品监管
委员名片
陆 海
市政协委员、市农委土肥站站长
“乡村振兴20字的总要求,‘生态宜居’是其中一项。”市政协委员、市农委土肥站站长陆海说,乡村的生态宜居包括环境质量、村居建设、食品安全等,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短板之一,亟待加强监管。
陆海说,乡村小商铺、农村乡场“三无”食品较多。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存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食品安全治理除食药监管有派出机构外,市场监管、公安、卫生等部门也有派出机构,这些机构与乡镇无隶属关系,乡镇协调困难。其次,监管力量不足,农村地域广、分布散,监管人员及监管设备缺失,监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业主意识不足,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制度不到位,农村无证无照经营现象依然存在。
陆海建议,建立农村食品特别是包装类商品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食品监管、工商、税务、公安联席监管制度,加强乡场、乡村小店监管;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将农村食品安全纳入定期监管;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提高食品安全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加大对食品生产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实现食品生产从业者纳入登记备案全覆盖。
产业先行推动农业强农民富
委员名片
黎桂先
市政协委员、市农委农经站副站长
“产业先行,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市政协委员、市农委农经站副站长黎桂先认为,目前,我市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还不高,有些地区的劳动力大多是中老年人,需要有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带领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了领头人,通过“企业+合作社+村民”或“合作社+村民”等模式,农民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种植经济作物,农作物才能实现科学栽培,销售渠道才会更广,农业种植才会有规模上档次,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其次,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黎桂先说,目前我市正在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的进行,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集体有了资金,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帮扶困难群体,促进共同富裕。
谈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黎桂先特别提到了目前我市推行的“三变”改革。她说,“三变”改革是我市立足实际,推动农村先富带后富的路径之一。这项改革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比如完善制度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让更多农民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
编辑:刘 鹏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