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从娃娃抓起”泛滥须警惕

时间:2018-11-15

□杨玉龙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续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试图进校园“从娃娃抓起”,甚至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让学校的负担日益繁重,也让孩子们疲于应付。(据新华网11月14日报道)

当下,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每当实施一种倡议,开展一项活动,必然要求学生参加,必然先从学生抓起,一些单位和部门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那摊工作“挤进课表”。比如,交警部门要求把家长文明出行情况和学生德育成绩挂钩,城管让孩子“帮忙”引导家长文明养犬……“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了开展工作的“必由之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事关孩子身心健康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教育,比如传统文化教育、健康知识教育、法治教育等,的确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但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从娃娃开始,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类似秸秆禁烧、文明养犬、成人文明出行等具体工作,更是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将这些工作也“从娃娃抓起”,无疑找错了对象,更有懒政之嫌。

学校教育有其特殊规律和要求,各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秩序和安排。尊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安排,这是对学校对教育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关爱。过多过滥、名目繁多的“从娃娃抓起”,势必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已经明显超越了边界、违背了初衷。

而且从实际来看,许多“从娃娃抓起”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任务时并不情愿、娃娃们的精力又实在有限的情形下,一些“从娃娃抓起”势必“等于没抓”;另一方面,由于带有明显“绑架”“连坐”等色彩,许多“从娃娃抓起”往往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既消解人们“配合工作”的积极性,又损害相关单位、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在这方面,学校和家长们接连不断的“吐槽”就是明证。

“从娃娃抓起”泛滥不是什么好现象,必须予以警惕。有关方面应该抓紧明确“从娃娃抓起”的内容和边界,并切实加以监督和管理;各部门和单位在工作中更要多动脑、出实招,消除对“从娃娃抓起”这一僵化思维的依赖。如此,才能让“从娃娃抓起”回归本义,发挥出应有作用。

  • 上一篇:袁桐利:坚决完成全年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
  • 下一篇:观点:“悬浮”式调研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