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沧县:把垃圾消解在“最初一公里”

时间:2018-11-24

把垃圾消解在“最初一公里”

——沧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调查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沧县:把垃圾消解在“最初一公里”

日前,沧县路场村村民正向分类垃圾箱内投放垃圾。通讯员 张洪坡摄

□记者 杨 冰 戴绍志

初冬,行走在沧县乡村,但见街巷整洁,耐寒的菊花仍在绽放。村民院门口和街道旁放置着或大或小的垃圾箱,箱体干干净净,里面的垃圾类别分得清清楚楚。

沧县今年初开始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如今,全县510个村全部实现垃圾基本分类,从源头解决了垃圾产生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农村环境大大改观。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村民的习惯变了

11月初的一天,吃过午饭,沧县张官屯乡八义庄村村民王立香随手把饮料瓶、啤酒瓶等收到一个红色塑料袋里,放进家门口的小垃圾箱,再把菜叶果皮等餐厨垃圾装入另一个塑料袋,放进街道上与其他两户村民共用的大垃圾箱。

“以前都是随手扔。”指着院子里的一个旮旯,王立香告诉我们,家里不吃不喝不用的都堆那儿,攒多了再往村口大坑里倒。

现在,那个旮旯整齐干净,一大盆绿植舒枝展叶,在初冬更显生机盎然;而村口的大坑也已找不到丝毫“又脏又臭”的痕迹,将很快变身为村民活动广场。

“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是主攻方向。”在县委书记吴向东看来,从源头做起,让农民养成自觉给垃圾分类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沧县在《2018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两次四分”。

沧县住建局负责环卫管理工作的刘晓晨解释“两次四分”:一是农户分类,按能否腐烂为标准把生活垃圾分成“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类;二是保洁员再分,在分类收集农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对“不会烂的”垃圾再分“好卖的”和“不好卖的”两类。“会烂的”堆肥,“不会烂的”中“好卖的”临时存放贮存,“不会烂”也“不好卖”的运至中转站转运至处理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别说农村不好弄清楚,就是城市里也很难做到。”八义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昌回忆,为了切合实际,简单易行,最初就是让村民把剩饭菜等“会烂的”和玻璃塑料等“不会烂的”垃圾分开。“就这,开始也并不顺畅。每天早晚两次,村里大喇叭都要广播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做法,乡亲们嘴上答应‘分分分’,可到头来还是不改老习惯,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

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不厌其烦地走家串户上门做工作,手把手地教村民辨别生活垃圾类型。禁不住三天两头上门帮着分拣,加上乡里给每户都配置好了垃圾箱,渐渐地,人们不好意思了,“开始是跟着分,一来二去,逐渐养成了习惯。”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一字之差大不同。田庄子村村民徐桂云告诉我们,今年夏天让她感受最深的是,“蚊帐一直在箱子里放着没拿出来。”

从懂“分类”到会“处理”

村民的“气质”提升了

只有80多户人家的路场村现在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环保村”。

一进村,记者就被街道两侧白墙上的漫画吸引。一组四幅,上面都有一个大大的垃圾箱,只是里面装的东西不同。凑近细看,以蓝、紫、绿、黄为底色的漫画上分别画着鱼骨、酒瓶、衣物、电池等物品,并配有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的文字介绍。

“这样的漫画我们村有好多。”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华告诉记者,他们从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垃圾分类,做得比县里要求的还细。“做好了分类,又开始琢磨处理。”

去年秋天,黄递铺乡里组织去北京昌平辛庄村参观。“当地利用厨余垃圾做酵素的做法让我们眼前一亮。”刘明华说,从昌平回来,在乡里的支持和帮助下,路场村利用厨余垃圾试着搞起了环保酵素制作。

今年春天,路场村村民中心又多了一个新名字:“乡村美容中心”。在这个美容中心,30多公斤一个的白色酵素桶整齐地沿墙一字摆开,上面的标签标注着“时间、原料”等信息。房间另一侧,酵素成品灌装的小瓶放在桌面上。“已经制作了30多桶酵素,减少的厨余垃圾就有500多公斤。”季茂香既是酵素制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路场村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的4位网格长之一,“现在俺包片负责的20户村民都学会了制作酵素。”季茂香自豪地说,好多村民开始用酵素刷碗,“干净又环保。”

“通过垃圾分类,我们村的垃圾减量明显。能卖的纸箱瓶子等干垃圾村民自己收起来,餐厨等湿垃圾有的做酵素有的沤肥,减量更多。”刘明华说。

下一步,沧县将在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村,合理利用好农业部门的专项资金,建设阳光发酵房,将会腐烂的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及垃圾处理费用支出,还可以把发酵好的垃圾做成环保肥料。

从扮“美”到思“强”

绿色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古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一直是城里人王悦宁的梦想。今年秋天,在田庄子村,他圆梦了。

“老乡家里都是冲水厕所,垃圾分类、清理得比城里小区还讲究。在干净安静的乡村住几天,感觉自己的脾气都不那么急了。”不过,让王悦宁略感遗憾的是,此行他只能住在同学的亲戚家,“要是有农家乐或者民宿,肯定更自在。”

“已经开始琢磨这事儿了。”田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忠说,“田庄子村离沧州市只有20分钟的车程,村里不仅有大片的苗圃,还有苹果园和枣园。我们合计着先从农家乐做起,让城里人周末到这儿有吃有住有玩,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与田庄子村一路之隔的八义庄村,今年春天种的1000多棵国槐、梧桐全部成活。“都是村民浇水管护,特别上心。”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昌笑言,垃圾分类有“点化”作用,让村民有了多年不曾有过的“精神气儿”。他透露,村里还将建成一个4000多平方米,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的游园,“除了让村民在劳作之余到这里休闲,还能吸引城里游客来体验农家生活,白天看景,晚上听大鼓。”

不久前,路场村“十匠坊”落成,这是沧县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场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木板大鼓”传承人刘银河、第二批国家级非遗“沧州舞狮”传承人尹少山等十位沧县“匠人”成为“十匠坊”的主角。

“十匠坊”让季茂香等村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来路场,不光能看自然美景、吃农家土菜,还能长知识长学问学技能。”季茂香说,他们正在谋划做大酵素产业,“做成品牌,走向市场,让更多的人知道沧县,知道路场。”

点击进入专题

  • 上一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河北在行动】新奥集团推进海外上游布局
  • 下一篇:《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