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扎花的男人“奋斗不掉队”——在安次区万森工艺扶贫微工厂

时间:2018-11-29

一家工厂、簇簇绢花,改变了40户贫困群众的生活——在廊坊市安次区,一家生产人造绢花的扶贫微工厂红红火火。

厂区车间里,几位中年妇女正伏在桌前巧手扎制,面前一片片散落的花瓣不一会儿便被组装成形状各异的绢花。这家微工厂是廊坊万森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一个厂区,现被纳入安次区“奋斗不掉队”产业扶贫基地。

而在厂区之外,领了原材料在家里加工扎花的却有大半是男人。34岁的史洪波就是其中一位。

将各色“花瓣”串进花枝,中心插上“花蕊”,一层一层按照花束的形状扎起来……11月15日,在安次区码头镇史庄村的家中,轮椅上的史洪波,向我们讲述他与扎花结下的不解之缘。

2016年,史洪波遭遇一场严重车祸,腰部以下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不仅家中积蓄被掏空,为看病还借了十几万元的外债,曾经的小康之家顷刻之间返贫。“这辈子,恐怕靠自己站不起来了。家里还有老人和妻儿,怎么养活?!”这个平日脾气倔强的硬汉,在灾祸面前不禁落了泪。

“史哥,咱安次区有个绢花厂,在家里加工扎花,厂子全部回购,没风险,我觉得适合你干。”看到史洪波一筹莫展,他的一对一帮扶负责人、安次区水务局杜海月提了个建议。

“一个大男人扎花?一天才挣那十几块钱!”起初,史洪波对扎花十分抵触,和自己过去风风光光在外跑买卖相比,这份工作落差太大。

可上个月,史洪波主动找到杜海月,联系扎花的活儿。“我不能坐在家里白吃白喝,腿不行了,我还有双手!”他说。

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史洪波越发珍惜这份“扎花”的工作。“你看,这一朵花里,花瓣儿有大小之分,插画的底板形状也不一样,不能弄混了。”史洪波说,扎花的时候,他不敢看电视,只能听收音机解闷儿,怕注意力不集中扎错。

如今,除了已经享受到的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各项政策扶持以外,史洪波每月靠自己的双手又增添了几百元的收入。

在十几公里外的安次区葛渔城镇,还有个扎花的小伙——褚文继。

23岁的褚文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单心房,干不了重体力活,走路长了喘不上气,隔一段时间身体就水肿。今年5月,褚文继的父亲去世,留下智力残疾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我要支撑起这个家,养活自己和妈妈!”身材瘦小的褚文继咬着黑紫的嘴唇说,他不想光靠政府的救济度日。

接触扎花前,褚文继打工“四处碰壁”。帮人递个家伙,替人跑个腿——他只能胜任这些轻省的活儿,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

初到万森公司培训的那天,褚文继的眼中闪出了光彩:“不出家门、不费体力,这不正适合我干吗?”他认真记下扎花的每一个步骤,回去一天就干完了公司派发一周的活儿。

干得顺手了,褚文继就筹划着扩大规模。在万森公司的支持下,他将自家发展成为定点的加工部,对周边村街的加工户进行培训、发包。“扎花加工费加上收发活儿的差价,每月能挣1000多元。”褚文继掰着指头算了笔账。

“绢花、干花在发达国家一直卖得很好。我们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干花、人造花制造企业之一,产品行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出口创汇308万美元。”万森公司董事长靳卫国介绍,针对贫困户大部分离家不便的实际情况,他们每周派专人直接到贫困户家中发放原材料、回收成品,省去了对方的中间成本。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签约贫困户的收购价格要比一般加工费用高出10%。“多帮一点是一点。简单好干的活、工期不急的活,通通分给贫困户,工艺复杂的由普通员工来。”靳卫国说,签约在这里就业的贫困户还在逐月增加。同时,他们还从政府的扶持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给全区贫困户保底分红,可谓“渔鱼”兼授。

万森工艺扶贫微工厂里,一栋新建的钢结构厂房已经封顶——这是万森公司新建的扶贫车间,面积有2000平方米。未来,将有更多的贫困群众从这个车间学会扎花,摆脱贫困。

“奋斗不掉队,就是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不让一个人因贫困而掉队。”安次区副区长黄运然说,区里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工作,引导贫困户通过扎花、养兔、养鹅等途径脱贫致富,实现了扶贫工作全覆盖。(记者解丽达 通讯员王尧、张欢)

  • 上一篇:邢台“双推送”缓解民企融资难
  • 下一篇:背离真实的蜂蜜怎会有纯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