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邢杰冉 通讯员章洪涛)土地征收涉及群众利益,在很多地方都是老大难问题。过去征地难、上访多的定州,开展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年多来,共征收了11000亩土地,用于65个项目建设,未出现一起因征地引发的矛盾。他们的办法,就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
定州市唐城村农民来喜成家4.85亩地被征收后,有两年多没种过地了,可是他还年年都有收成——每亩每年补贴400公斤小麦、500公斤玉米。
回想2016年初,当他听说村里要建唐城食品工业园、自家的地要被征收时,急得直想哭,“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地就没了生活保障!”
来喜成的担忧,其实也是所有被征地农民共同的心病。定州有130万人口,人均耕地不足1亩,人地矛盾突出,极易因征地问题引发纠纷。2015年3月20日,定州被列为全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建立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成为这次改革的核心。
定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计秋说,改革就是要改变政府“一口价”、补偿“一次性”的征地方式,为失地农民谋求长远生计。找准病根、改革开路,定州开始逐步建立由货币补偿、粮食补贴、养老保险构成的“三重”保障机制。
定州被征地农民,在一次性享受综合区片价补偿的基础上,每年每亩都有400公斤小麦、500公斤玉米的补贴,每亩地还可享受2万元参保补贴,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三重”保障,让来喜成打消了顾虑,全村他第一个在征地确认书上签了字。他还用9万多元的参保补贴,自己又添了一点钱,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样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在唐城村,占地660多亩、涉及642户农民的唐城食品工业园,仅用一个月就完成征地工作。
“三重”保障之外,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定州还对共享土地增值收益进行了积极探索。该市对最近三年全市土地征收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测算城市开发、公益事业、工业用地等各种用途土地供应后的收益情况,研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国家、集体和个人。一次性征收土地100亩以上的,条件具备的村按5%比例留地给村集体经营。这就意味着,失地农民还可以一同享受到该项目的土地增值收益。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