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历史上真实的“柴王爷”

时间:2018-12-20

周世宗柴荣马上征战铜像。王艺摄

[阅读提示]

12月5日,以连环画形式再现邢台历史名人故事的《邢襄名人谱》丛书,在邢台展出了部分精品。

被史学家称赞“神武雄略,一代之英主”的后周皇帝柴荣,就在首批入选丛书的10位邢襄名人之列。他也是河北民歌《小放牛》中的“柴王爷”。

“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柴荣英年早逝,在位仅5年6个月。匆匆五六年,如白驹过隙,但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为北宋统一中原奠定基础。他澄清吏治,减税养民,“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周世宗柴荣画像。黄俊里供图

1

战高平 露峥嵘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正月,皇帝郭威病逝,柴荣即位,时年33岁。

北汉君主刘崇闻之甚喜,领兵3万,联合契丹1万多骑兵入侵后周。北汉军队来势汹汹,在梁侯驿与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部下交战,俘虏、斩杀后周士卒1000多人。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

柴荣决意亲征,众臣一再反对。《资治通鉴》描述了当时年轻皇帝与老臣冯道的激烈交锋:

柴荣说:“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冯道说:“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

柴荣说:“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

冯道说:“未审陛下能为山否?”

冯道为人清俭宽宏,人莫测其喜愠,这次相争却态度轻慢,语带讥讽。而轻视柴荣的又何止冯道一人。在山西高平,与柴荣军前对阵的刘崇,甚至后悔联合契丹共同出兵,不以为然地对诸将说:“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交战不久,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就率先引骑兵逃跑,右军溃败;步兵1000多人齐解甲,口中高呼万岁,投降北汉。

然而,这场被明代思想家王夫之称为“治乱之枢机”的高平之战,最后却有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危机当头,柴荣“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其身边将领赵匡胤、张永德、马仁瑀、马全乂率兵死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契丹军退逃。

这场战役放在五代十国的背景下解读,也有着比后周军队单纯以少胜多、转败为胜而言更为丰富和重要的意义。

从唐—梁禅让到周—宋禅让的53年间(公元907年-960年)被称为五代十国时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急速膨胀。唐朝灭亡后,军阀混战不已,政局变化剧烈如热鏊翻饼。太原的北汉据有河东十州。淮河以南直至广东被九国割据。华北中原则在短短半个世纪之中,更换了5次朝廷10多代皇帝。

兵骄将悍成为常态。“上怀私恩以姑息,下挟私劳以骄横”,执政者常忧虑统兵将帅难制。整饬军纪,对刚即位的柴荣来说,是解于倒悬的当务之急。高平一战的胜利转变了南北关系,为后周解除了北方威胁,也为他进行军事改革提供了良机。

大捷之后,柴荣重赏有功将士,严惩脱逃悍将,将樊爱能、何徽等70多人斩首。自此之后,“骄兵惰卒,始知所惊,不行姑息之政矣。”

整肃禁军相继展开。柴荣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命赵匡胤对禁军士卒进行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复命总戎者,自龙捷、虎捷以降,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

诸军因此产生的数量缺口,则由从地方军队中募集的“强人”,进一步充实,“诸军士伍,无不精当”。当时,后周握有三十万禁军,禁军在数量和素质方面都超过了地方军队。“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

此外,柴荣鲜明的御军特点,也为屡次征战增添了获胜的筹码。他号令严明,人莫敢犯;应急决策,出人意表。

显德二年,后周向西收回了秦凤四州故地。自显德三年始,向东三次征讨南唐,夺取了江北十四州六十余县。

初征南唐时,后周由于没有水军,不利于水上作战。柴荣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

显德六年三月,仅距离高平之战5年,柴荣率兵北上,水陆两军齐头并进,攻打契丹。契丹宁州、益津关、瓦桥关、莫州、淤口关和瀛洲守将纷纷望风归降。短短42日,后周军队兵不血刃,恢复三关三州,共17县。

正议进取幽州之际,柴荣突然病发,班师南返。当时,“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闻上南归,乃罢兵。”

同年六月,柴荣于开封病逝,仅38岁,在位时间不过5年6个月。

隆尧县山口镇东山南村的周世宗柴荣故里石碑。王艺摄

2

选人才 清吏治

见证过朝代禅让,耳闻过守将叛降,身处五代乱离的柴荣常“恐运祚速而功业不就”。

后周王朴精究术数。柴荣曾向王朴询问自己还有多少年寿,王朴回答,三十年。

柴荣听后很高兴,他说:“若如卿所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开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既是柴荣心中设想的功业蓝图,也成为后人梳理柴荣治国的一条脉络。虽然历史的偶然性只给予柴荣5年多的施政时间,但他仍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

军事上,以高平之战为转变局面的关键起始,后周“征战四方,所向皆捷”,为统一中原奠定坚实基础。

在兵甲精壮的同时,后周的政治和经济方面也正在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

柴荣下诏纳谏任贤,鼓励群臣针砭时弊,上疏直言,“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并命近臣做《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

当时,众臣大多墨守成规,所对策略少有可取之处。只有比部郎中王朴神情俊逸,有智谋能决断,他提出的“先取南唐,再灭南汉、后蜀,次服契丹,后灭北汉”的规划建议符合柴荣心意,因此受到重用。

显德六年,柴荣想任命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魏仁浦少时亡父,家境清贫,从处理文书的小吏出身,而不是科举及第。众臣认为不从科第出身,不能为相。柴荣说:“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当天,柴荣就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

知人善任之外,柴荣也广为开拓选拔人才的渠道,采纳兵部尚书张昭的建议,开设制科,选拔三方面人才:“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幽深可为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关于报名制科的人员不设资格条件限制,“不限前资,见任官职,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宋史》赞曰:“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将之时也。范质、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时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

不拘一格拔擢人才,并不意味着降低选拔人才的标准。显德二年,柴荣亲自阅览16位新科进士的诗赋、文论和策文,并下诏:“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结果,16人中仅有4人及第,其他学艺未精的12人被柴荣勾落,令下次再考。

显德五年,柴荣又令李昉对被贡举者进行复试。其后,对进士、举人复试成为定制。

为防止滥竽充数,官员进行举荐时虽不用避嫌,却有了一份连坐责任。“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若在官贪浊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状轻重,连坐举主。”因所举官员不当,太仆卿剧可久被停任,右补阙王德成左迁右赞善大夫。

严选官员的同时,对贪腐官员的惩戒力度也在加强。

柴荣曾命宦官孙延希监修永福殿。一天,柴荣看到负责修缮的役徒有人用木片削成的勺子,在瓦片中盛饭吃,勃然大怒,将孙延希在街市斩首。

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以“监纳厚取耗余”之罪,令其自尽。“挟私断杀平人”的供奉官郝光庭,擅杀4名降卒的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都被“弃市”处决。

“五代乱世本无刑章。”在给自己定下“不因怒刑人,不因喜赏人”戒律的同时,柴荣还命侍御史张湜对旧朝律、令、格、敕等进行删节、注释,并命兵部尚书张昭等编成《大周刑统》,以使“民不陷刑,吏从所守”。《大周刑统》不仅在后周时期发挥作用,而且终宋代而不替。

有功者得厚赏,枉法者被严惩,使得当时后周“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无不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敌。”

位于赵县赵州桥景区的柴王推车雕塑。 资料图片

3

减赋税 养民生

唐末以来,割据和战乱延续了一个世纪。中原地区田园荒芜,满目疮痍。农村赤地千里,民废耕织,城市庐舍焚荡,仅存残垣。“民之生于是时,不知如何措手足也。”

到后周郭威在位时,最大的县也不过三千户,而且人民“褓负流徙”,不事产业。

这些乱世危局下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民不聊生的抑郁苦闷,柴荣有真真切切的体会。

隆尧县李唐故里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印林说:“柴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唯一一个弃商从戎的皇帝。在追随郭威从军征战之前,柴荣有着丰富的民间生活经历。”

唐天祐十八年,即公元921年,柴荣生于龙岗(今邢台市隆尧县山口镇东山南村)。

“年未童冠”,柴荣便离家侍奉姑母,姑母柴氏即郭威的妻子,无子。柴荣“幼而谨愿”,郭威以“庶事委之”,柴荣“悉心经度,赀用获济”。而据《五代史补》记载,柴荣“在民间,尝与邺中大商颉跌氏往江陵贩卖茶货”。

这段从戎前的从商经历,不仅让柴荣知晓民间疾苦,也让他熟谙经营之道,为他颁布多项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政策拓展了思维宽度。

针对当时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的状况,柴荣于显德二年颁布《请射承佃荒田法》:“应逃户农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在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这项法令的颁行,既吸引了无地农民承佃土地,也吸引业主回归故里。农民有地种,土地有人耕,游民与土地的重新结合为后周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人口的增加,还有粮食产出,和国家的赋税收入。

五代时征收谷帛,常常“不俟收获、纺绩之毕”。柴荣于显德三年诏令三司:“自今夏税以六月,秋税以十月起征。”

与五代十国时代政局多变相应的,还有赋税的杂多繁重,一次次看似不重的赋税层叠让农民苦不堪言。

柴荣极为欣赏唐代同州刺史元稹的《均田表》,并于显德五年,写其辞以为图,称为《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作为均定赋税的依据。后又派行苗使,前往诸州,依据田亩确定税额。

在均定税赋时,取消了官僚地主免交赋税的特权,连历代受免除赋税优遇的曲阜孔氏也同样纳税。宋代王安石“方田均税法”与柴荣均定赋税的改革措施大体相同,可见其影响。

虽战乱频仍,但各区域间商贸往来却未完全中断。当时铜矿开采有限,官府久未铸钱,而由于佛教盛行,民间消融铜钱铸造佛像却十分风行。“当时人们多把铜钱铸成佛像,等重的佛像要比铜钱贵得多。”隆尧县作家协会主席黄俊里说。

“钱荒”成为各地发展经济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拓展铜料的来源,柴荣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藏匿五斤以上的铜佛而不缴纳,则判死刑。

“钱荒”的解决,促进了后周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实力:“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甲兵,农战交修,士卒乐用。”

柴荣死后,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庆陵位于河南新郑市,陵前御制祭文碑林立。在80多通历朝御制碑之外,新郑市纪委与宣传部合立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碑格外引人注目。时隔1000多年,柴荣执政期间的“为政清肃、吏民仰赖”依然没有被人遗忘。(王艺)

■相关

柴荣故里寻迹

隆尧县山口镇东山南村,距离县城6公里。在村中向北望,是尧山南北两峰,相传为帝尧始封之地,沿村路向南走,是泜河水道。

村口有一通石碑,正面写有“周世宗柴荣故里”七个大字,由南方柴荣后人、隆尧历史文化研究会及当地村委会在2006年合立。虽然关于柴荣的出生地,不同历史记载略有分歧,但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共同把这里确定为柴荣的故乡。

1000多年的时光消磨了柴荣在尧山脚下、泜河岸边成长的建筑遗存,而以柴荣为荣的隆尧人通过新立建筑雕像来宣示柴荣与隆尧的联系。从村口往里走,有一座柴荣公园,园内中央一座柴荣立像。隆尧县李唐故里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印林和隆尧县作家协会主席黄俊里为了给这尊立像物色好石材,特意前往山东花岗岩产地寻找到最佳品质的五莲红。

在隆尧县城,通达连接328、327省道的南北向街道被命名为柴荣大街,一座八九吨重的柴荣马上征战铜像高高矗立。而与柴荣大街平行的郭威路上,建有以柴荣年号命名的显德公园。

隆尧当地文化氛围浓厚,古体诗写作盛行。在新郑市柴荣埋葬地庆陵,有许多隆尧人前往拜祭,并写下怀念的诗作。李印林不仅写过不少相关题材的诗词,还以柴荣为主人公先后创作了两版电视剧脚本。

在民间纪念、研究之外,随着隆尧当地党委政府对历史文化越来越重视,柴荣相关研究在2006年达到高潮。后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国内后周历史专家前来隆尧参与研讨,《周世宗柴荣评传》《周世宗柴荣暨后裔考》《后周历史》等相关书籍在之后陆续出版。

与文史研究者关注柴荣的改革举措、历史功绩不同,为当地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柴荣故事笼罩着更多的传奇色彩。

“赵州桥鲁班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中脍炙人口的一小段。柴王爷即是柴荣。在民间,柴荣因其早年成功的商人经历受到世人关注,后被作为财神供奉。现实中的赵州桥,其石材来自柴荣老家隆尧山口镇,而在民间传说故事中,具有神仙身份的柴荣又巧合地与赵州桥上的一道沟印产生了联系。

前往南方贩茶,与赵匡胤结义,稗官野史、民间传说与官方正史、史家研究共同勾勒出一个血肉丰满的柴荣形象,也在多个层面彰显了柴荣经久而深刻的历史影响。(文/王艺)

  • 上一篇:【支持企业发展,河北在行动】聂瑞平:大力培育创新发展的“领头羊”
  • 下一篇:“多快好省”,日间手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