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
到2019年底,全市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实现全域水质达标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育民、刘禹彤)自今年5月以来,唐山市积极推进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要通过“连、引、用、疏、治、管”的方式,解决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不足、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长效性的问题。到2019年底,全市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将全部消除,实现全域水质达标,取得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效益。
作为工业重镇,唐山市面临诸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问题,必须大力开展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形成洁净的城市水体生命链条。开展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就要以河长制为牵引,以“治、用、保、管”为理念。各县(市、区)合力攻坚,对入河排污口能堵尽堵,河道垃圾、底泥、池塘养殖能清尽清,纳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应建尽建,稳步推进全市河系水质向好。
在全域治水实施过程中,唐山市通过“连”解决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即实施河湖水系库连通工程,完善城市全域安全大水网,满足河道生态补水及局部片区工农业用水需求,计划新增10项连通工程,连通河道32条。通过“引”和“用”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拦住过境水、蓄住雨洪水、利用再生水、开发循环水、保护地下水、用足地表水。具体措施为加大滦河水引用量,减少弃水入海,新增年引水量4.79亿立方米,新增雨洪拦蓄能力2.06亿立方米,减少弃水入海量2.06亿立方米,实现多水源、多时空联合调度,保障全域用水。通过“疏”解决水安全问题,推进河道水系疏通,保障行洪通畅,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完善防洪体系,治理河道63条。通过“治”解决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开展全域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通过“管”解决长效性问题,构建全域治水保障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构建智慧水务系统,健全水环境保护与补偿保障体系。
作为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的一个重点工程,环城水系提升改造综合治理工程正加速推进。针对市区河湖水系存在的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围乱堵、乱占乱建“四乱”问题,开展大规模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三清”行动。10月30日,主城区河道清淤工程开工,涉及全市主城区陡河、青龙河、李各庄河、龙王庙河、石榴河等9条水系、82.5公里河道的清淤和部分河道综合治理。截至目前,青龙河、李各庄河和龙王庙河3条小型河道清淤主体工程已完工;陡河、西北排水渠、南湖引水渠、黑水河、老陡河、石榴河开平治理段和古冶城区段已全面开工,到明年1月底前全部完工。
把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整治行动纳入全域治水总体工程中,遵循“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将纳入河长制范围的河湖集中纳入整治范围,就尾矿、采砂选砂制砂、违建、清淤疏浚的整治制定了详细标准,按照全面摸底、清理整顿、深度治理、生态修复的工作步骤有序推进。以迁西县长河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自10月30日开展以来,已拆除占地13.6万平方米的沿河企业72家,河道清淤63.73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5.46万立方米,平整河床51.2公里、180.6万平方米,拆除沿河违建349处、3.4万平方米。填埋砂坑21.1万立方米,筑河坝31.4公里、21.9万立方米。
唐山市还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全域治水工程,通过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问题,努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目前,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迁安市为重点,在城区21.5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投资24.56亿元,实施五大类189项工程,对建筑小区、城中村、公建区、道路广场等138处进行了“海绵化”改造,约50公里排水管网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可控制雨水约24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