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辉
12月20日,湖北省仙桃市举行2018年度第二场全媒体问政活动,邀请市直6部门“一把手”亮相台前,接受民声质询。在节目直播中,有一个小插曲引起舆论关注——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手写了一张小纸条,要求主持人现场宣读:“回答的局长,不要搞大话、空话、套话,离题万里,令人生气。”12月21日,参加活动的6部门的7名官员被通报停职。(据《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12月23日报道)
以罚代管,频繁的电鱼行为停不下来,面对质疑,水产局局长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大谈“可能是我们工作作风不实”;通村公路质量不过关,补贴却依旧按额发放,交通部门的负责人不谈问题不谈整改,反而大大方方地做起了工作讲话,“让全市人民走好路、路走好”……面对这样打太极、说套话、无诚意的回应,不要说市委书记生气,在场嘉宾和收看节目的市民肯定也深感不满。
没有彩排、全程现场直播,暗访短片毫不留情,市委书记“忍无可忍”地进行现场批评,相关责任人迅速受到停职处理……从这个角度看,仙桃市的这场电视问政可谓真刀真枪、辣味十足,收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值得肯定。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市委书记“当场发飙”,或者说如果市委书记根本就没在现场,6部门“一把手”的大话、空话、套话会不会轻松过关?这场电视问政的效果又能有几何?
以电视问政的方式回应群众关切、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促进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近年来多地都在进行实践。从十几年前兰州市的“一把手上电视”,到武汉市坚持多年的“电视问政”、西安市的“问政时刻”……电视问政节目发挥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欢迎。
“电视问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问出痛处、问出短处。所以,尖锐性,本就是电视问政节目的应有之义。对那些在问政现场“含糊其辞谈问题、滔滔不绝讲成绩、官话套话打太极”,企图蒙混过关的部门负责人,一场合格的电视问政节目必须敢于动真碰硬。
当然,“电视问政”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官员出个丑,民众过把瘾”,而是让官员在面对面的“考试”和交流中,在“芒刺在背”“面红耳赤”之中知耻后勇,进而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作风,对问政现场提出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在“线下”进行整改。但从实际来看,如果没有领导关注,许多“电视问政”即使现场“辣味十足”,但在事后整改方面却难免后继乏力,有的甚至连让相关干部当场脸红、出汗的效果都达不到。换句话说,就是“电视问政”这种群众和媒体监督方式自身的威力依然稍显不足。
一个好的电视问政节目,不能等到“书记生气”才有效;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社会监督方式,也不能只有等到“书记生气”才管用。只有建立健全问政、问责、问题整改、落实等相关制度设计,让“电视问政”增强自身威力、摆脱“领导依赖”,“电视问政”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监督之网”才能真正越织越密、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