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7日电 题:“燃烧”激情,托举起大国长剑——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科研团队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熊金超、袁志国
这是一个研究“燃烧”的机构——
所有科研工作都围绕最危险的燃烧展开:研究各种易燃材料,发掘燃烧的力量,使之变成可利用可驾驭的动力,是这个研究所的使命。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群体——
从一无所有起步,半个多世纪中,一代代科研人员与高毒、高爆危险品为伴,燃烧青春,甚至生命,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固体推进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能固体推进技术的国家。
这里锻造出一个个“燃烧”的奇迹——
我国大多数固体推进的火箭和导弹,都使用这家研究所研制的固体燃料推进剂。正是他们研制的新型固体燃料,有力推动着我国航天和导弹事业进步。
履行“燃烧”的使命,砥砺燃烧的激情。在地处鄂西北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所,几代研究人员默默坚守,艰难攻关,以一次次壮丽的燃烧,书写出爱国奉献的传奇。
追赶超越,为火箭腾飞提供更大能量
2016年11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全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成功完成“一箭五星”飞行试验任务。
这种有着“太空出租车”之称的快速机动火箭,所用的推进剂就由42所研制。研究所党委书记柴玉萍说,由于采用固体推进,长征十一号首次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全箭整体储存、星箭快速对接、高效快速发射”等技术突破,这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方面有重要意义。
“早期火箭和导弹都使用液体推进剂为动力。但由于液体推进剂储存、运输十分不便,因此美苏先后研制成功固体燃料推进剂。”研究所所长张小平说,固体燃料推进剂储存和运输方便,可靠性高,适用性广,在航天和国防领域都有着重要用途。
固体推进剂技术一出现,就成为大国十分重视和严密保护的尖端科技。
专门研究固体发动机燃料的42所科研人员,是许多壮丽发射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业都罕为人知。然而,正是他们在固体推进剂研制上的一次次突破,推动了我国火箭和导弹事业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跨越:从最早托举东方红一号飞天的火箭第三级发动机,到如今固体推进导弹越打越远……在他们的不息努力下,我国固体推进剂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推进剂是决定火箭和导弹飞行能力的基础。”张小平说,目前,我国航天用固体运载火箭,以及火箭军和陆、海、空军部队所使用的国产固体推进导弹,多数复合固体推进剂技术都出自四院42所科研人员之手。
从上世纪50年代国防部五院成立固体推进剂研究小组,到60年代组建42所,几代科研人员献身科研、献身国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突破了一代代固体推进剂技术,形成了系列推进剂配方和相关配套技术,不仅为国防安全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还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独特助力。
神舟飞船逃逸塔所用燃料,飞船、天宫和“飞天”舱外航天服上的各种密封件,都由该研究所研制。研究所系统产品开发中心主任邓康清说,长征五号发射前会排放低温氢气,如不能及时排除则可能影响发射安全。正是他们研制出的消氢发动机,解决了这一难题,安全护航火箭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