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7日电 题:从地方研究所到世界“烽火台”——烽火通信专注技术创新之路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
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是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如今,通信手段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不断进步,但总是绕不开“烽火”——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由科研院所改制衍生的科技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了48亿人同时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上通话,3年来连续5次刷新世界纪录,申请国内外专利1174项,提交并获批的国际标准13项,提交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文稿24203篇。
“烽火通信专注创新,不断超越,持续引领和制定全球光通信标准,已逐渐成为世界的‘烽火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俊说,在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长距离光通信传输领域,烽火通信连续多次成功冲击全球第一,跻身全球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在南美、南亚、北非等地拥有多个产业基地,全系列产品已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再过半个月的12月25日,就是烽火通信17岁的生日。
17年前,为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趋势,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发起,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原来只是偏隅武汉市郊的一个科研院所,197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并研发出第一套光通信系统设备。
正得益于武汉邮科院的“核心技术”,烽火通信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沿着光通信技术创新之路不断前行。创业者为此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然而,成立之初,烽火通信即遭遇“全球网络泡沫”破灭,市场需求急剧下滑,经营业绩受到极大的影响,销售收入萎缩50%以上。更为严峻的是,国有科研院所遗留下来的“市场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不高”的短板,在新成立的企业中日渐显现,公司员工对市场寒冬感受不深,不思变革。
痛定思痛后,烽火通信先后进行了人力资源优化改革和组织绩效提升变革,开始降薪裁员,激发创新人才潜能。同时,推行市场驱动型的创新,改进科研管理体系和流程,实施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据统计,烽火通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领域的大部分重点课题,超过90%的科研成果都及时转化为产业。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截至目前,烽火通信已拥有20多项国际专利及近百项国内专利,拥有多项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其中,提出并主导制定的LAPS和MSR等三项国际电联标准,在国际电联标准史上,实现中国制订和掌握电信技术标准方面的突破。世界通信标准不再仅仅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俗话说“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由于掌握了行业标准,烽火通信在全球市场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打进俄罗斯、东南亚、欧洲,一举打破国外通信巨头对光通信市场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
专注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的研发资金投入。烽火通信每年将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究和开发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和行业前瞻技术。2015年,其研发投入达14.31亿元,同比增长21.66%,占当年营业收入10.61%。
除了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则是烽火通信制胜的另一法宝。为了占领100G技术高峰,烽火通信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研发布局,先后承担了“973”项目和“863”项目。这不仅促进了烽火通信在光通信技术上的始终领先,也使其新产品保持了市场领先。
尽管在光通信领域地位日益巩固,但“提前布局、领先研究”一直是烽火通信的生存法则。为此,烽火通信提出,未来将致力于从“光通信专家”转变成为“ICT专家”,面向“互联网+”和网络强国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及其智能化应用作为战略发展与转型的核心方向,全力推进FitCloud云网一体发展战略。(完)
(责任编辑: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