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5日,在武汉光谷左岭附近不少楼盘正在建设中。
图为12日,在武汉光谷一售楼中心内,市民正在看楼房模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齐秦的这首经典老歌,唱出无数年轻人的心声。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房价指数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4.1万元、4.6万元、2万元、5.5万元,最高是武汉的5倍,最低也接近2倍。“当一线城市的房价高攀不起时,你会选择去二线城市买房吗?”最近,深圳某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32%的人选择“会”;而在武汉、郑州、长沙、南京、重庆等备选城市中,接近一半的人选择“看好武汉的发展前景”。
去年,武汉房价大幅上涨后重启限购,但依旧阻挡不了“武汉伢”返汉置业的脚步。
看好家乡发展前景
返汉购房人群增多
在上海浦东一家大型IT企业工作的“武汉伢”周小姐,今年春节的头等大事,就是在汉买房。
周小姐今年31岁,出生在硚口,2012年去上海工作。目前她租住在浦东,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月租6000元。
“跟男朋友一起打拼,都老大不小该谈婚论嫁了。”周小姐说,此前也想过在上海买房安家,但高不可攀的房价,让她望而却步,再三权衡,决定回汉买房:论均价,上海房价是武汉的4倍,在武汉买房,资金压力要小,选择空间也更大。“更何况随着公司项目扩大,自己很可能调回武汉工作,到时候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也方便带孩子。”
趁着春节假期,她跑遍武汉三镇,目的是在市中心较高品质的二手房,“江景房,160平方米左右最好。”看来看去,比较中意硚口路汉江边的越秀星汇云锦,每平方米2.7万元。
和周小姐一样,在武汉上大学、在广州工作的小张,今年的主要任务,也是在武汉买房。“目前武汉房价较广州来说还是很低的。”小张说,春节回家相亲,搞定了结婚对象,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武汉购置一套婚房。当问及武汉限购政策的影响时,小张表示,女朋友户籍、社保都符合条件,没有任何购房障碍。购房后,自己的下一步发展重心也可能转至武汉。
眼下,像周小姐、小张这样计划或已经回汉购房的一线城市白领,正不断增多。记者调查时发现,他们或出生在武汉,或在武汉求学,因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过高的房价与生活压力,考虑搬回武汉工作发展。而购房,是他们返乡的第一步。
“限购令”加强调控
外地炒房团大幅减少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武汉,从一线城市回流的年轻人正以每年20%的增长率增加,年轻人口新增率、净增率领跑中部,武汉已成为二线城市的“人才绿洲”。同时,每年留汉的大学生数量已经由2012年的8万增长至15万。
外来人口的增多,提升着武汉的城市活力,也带来大规模的住房需求。看准商机,一些外来炒房团加入其中,推动武汉房价持续走高。
以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光谷为例,其发展史,俨然是一张房价不断攀升的走势图。
2001年,光谷诞生。2003年,万科城市花园、保利花园、关山春晓、金地太阳城等楼盘在光谷四面开花,此时房价最高不过每平方米2000元。
2007年,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在光谷奠基,光谷房价开始跳涨:从每平方米3000元飙升至6000元,中心位置达到7000元。
2009年起,光谷房价一路走高。特别是去年春节以来,关山大道房价如同坐火箭,一路高歌猛进,去年2月均价每平方米9000多元,半年后已涨至2.3万元。
据统计,2015年,武汉市新建住房销售22.5万套、2283万平方米,其中外地购房者占比达六成。2016年新建住房成交29.2万套、3030万平方米,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购房者,保守计算,达17.5万户。
房价过高,涨得太快,必将影响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为此,去年9月以来,武汉接连实施4轮楼市调控政策:除新洲区、汉南区、蔡甸区以外的大部分区域,本市户籍家庭禁止购买第三套住房,非本市户籍购房需要连续缴满2年社保或个税,仅能购买一套住房。
调控政策立竿见影。受此影响,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武汉市住房销量和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今年1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约1.45万套,同比下降30.7%,环比下降36.19%。
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武汉楼市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遏制,非本市居民家庭购房占比大幅下滑。
短期内无法购房
人才落户能否设立“绿色通道”
武汉连续实施限贷限购政策,有效抑制了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为楼市降温,但也挡住了一些外地人才在武汉置业发展的脚步。
两口子都在深圳工作的陈先生夫妇,最近正为此烦恼,“在深圳买不起,想回武汉发展又被限购,我们进退两难。”陈先生无奈地说,只能先看好楼盘,等限购放开或者想其他办法。
不止是陈先生,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光谷东中建光谷之星、江岸幸福湾、盘龙城盘龙理想城等多个楼盘时发现,置业顾问最先问的,都是购房资格,没有则免谈。各楼盘销售中心显眼位置,也都摆放着最新的限购政策文件。
位于关山大道的泛悦城售楼部,限购之前便开始登记,600套房源,意向购房者已达6000组,其中不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海外客户。置业顾问杜玲告诉记者,他们很多人想回武汉创业发展,但由于没有本地户口,也没有2年以上社保或纳税证明,最终还是无法购房。
斗鱼等多家光谷企业的负责人也向记者反映,公司有不少从北上广深招来的年轻人,他们大多迫于一线城市购房压力,选择来汉发展,但现在却因户口不在武汉,短期内无法购房。这多少影响了他们留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让公司难以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对此,有专家表示,未来5年武汉要留住100万大学生,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如何在合理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适度降低外地大学生、白领打工者、创业人才在汉落户购房的门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好在眼下,一些破题之举正在进行。据悉,武汉将大学生落户实行近乎“零门槛”:30岁以下全日制大专生、成教本科生可直接落户,本科生落户年龄上限放宽。同时,精装修公租房将作为“青年人才”公寓,对未入住公寓的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每月发放200元至1000元的租房补贴,以更灵活的扶持方式,吸引他们留汉发展。
链接>>
限购令下借用他人资格购房
律师:日后可能发生财产纠纷
记者走访中发现,限购限贷政策之下,一些外地购房者打起了擦边球:“借用”其他人资格购房。
外地在汉工作的李先生,去年将白沙洲一套新买的住房转手,随即在东亭附近买入两套二手房。为规避限购,其中一套房使用的是弟弟的名义。
曾在北京工作、今年33岁的张女士,已在武汉购买两套房。其中一套购置于2014年1月,当时“汉七条”限购政策未解除,没有取得武汉户籍的她,便以妹妹的名义购买。
对此,湖北华忠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超认为,借用他人名义购房是当前购房人基于限购、限贷等因素而选择的购房方式,风险较大,日后可能发生财产纠纷,外地已有多起诉讼案例,需引起警惕。
他举例说明:去年8月,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曾披露一宗借用别人名义买房纠纷。
陈某是浙江人,2015年5月欲购买广州房产投资,但不具备购房资格,找到本市户籍的表哥梁某协商,借用梁某名义购房。6月10日,陈某全额付款买下二沙岛一豪宅,将房屋落户在梁某名下,双方未签订借名购房协议。6月20日,梁某因赌球在外欠债,决定将二沙岛豪宅出售以抵债。被发现后,他表示该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无任何证据证明该房屋属于陈某所有。
陈某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梁某终止出售行为,并将房屋过户到他自己名下。为打赢官司,陈某耗费大量精力收集证据。
渐进式调控为楼市降温
去年,武汉先后实施4轮渐进式调控,为过热的楼市降温。
9月1日,启动限贷政策。武汉居民家庭在中心城区购买第二套及以上新建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提高至40%。
10月3日,在中心城区实施限贷以及限购政策。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25%,购买第二套房首付50%,购买第三套或以上住房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25%,购买第二套房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禁止购买第三套或以上住房。10月6日,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25%提高至30%。
11月15日,限贷限购政策重磅升级。本市户籍家庭禁止购买第三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则需要连续在本市缴满2年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才能购买首套住房,禁止购买第二套住房。
12月22日,限购区域扩大至东西湖、江夏、黄陂等新城区部分区域。(文/记者 汪洋 图/记者 倪娜 视界网 耿丽)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