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像宝塔
位于武昌黄鹤楼景区入口处。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入口处。
保寿硚
位于硚口区长堤街多福路保寿巷。始建于康熙初年,保寿硚上花岗岩石上刻“硚”字,如今武汉市“硚口区”的“硚”字就是因此得名。
白洋桥
位于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东湖港上。又名北洋桥,始建于唐代,明代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重建。
无影塔
位于武昌洪山公园内西端。始建于1270年,是国家重点文物。1953年该塔迁移至洪山公园内。
洪山宝塔
位于武昌宝通禅寺内。原名灵济塔,始建于1280年(元代),明成化年间改名宝通寺塔,清同治年间重修。
石榴花塔
位于汉阳公园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清朝时屡毁屡建。辛亥阳夏保卫战期间,该塔在炮火中被夷为平地。1919年,县人集资再度筑石榴花塔并记其事。
贡院牌坊
建于明中期,又称状元牌坊。
历时两年,湖北美院教授胡朝阳日前终于完成了对武汉七座最老建筑的“画像”。
这七座最老建筑分别是汉阳公园内的石榴花塔、洪山公园西端的无影塔、宝通禅寺内的洪山宝塔、黄鹤楼景区入口处的胜像宝塔、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东湖港上的白洋桥、硚口区长堤街多福路保寿巷的保寿硚以及汉阳阳新路共勉街里的贡院牌坊,它们中有些已有近千年历史。
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湖北美院胡朝阳画室见到了这些最新作品。胡朝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系统性地画老武汉始于2007年。十年过去,他如苦行僧一般用画笔给武汉100多个建筑留影,以油画阐释优秀历史建筑所呈现的城市风骨,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到这个城市最老的建筑。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朝阳认识了武汉知名民俗专家刘谦定,由刘谦定引领着围绕老武汉转了一圈后,胡朝阳开始了对武汉最老七座建筑的写生。
在此之前,他查阅大量史料,并请相关专家认定七座现存最老建筑的所在地。“他们各自经过战乱、灾害,几经重修,有的其实只是遗址,渐渐被现代人淡忘或忽视。”其中最难找的贡院牌坊,胡朝阳去时看到周边杂草丛生,围着它转了好几圈,都没有发现,最后问了好多人才找到。
与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结构相似的白洋桥,是武汉唯一尚存原貌的古石拱桥。“这座桥现在还能使用,但只能走人,不能通车,走在桥上的时候,仍有敬畏感。”胡朝阳在写生时,获知了一个好消息,此地正准备建成公园,供后人怀想。
胡朝阳坦言,在写生时会尽量保持建筑物的原貌,只在细节上做艺术呈现。比如洪山宝塔,塔底建了两米多高的围墙,这让他颇为遗憾,作画时只能从轻处理。“其实可以做锻造的镂空栏杆,让观者可以看到底座。”他因此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请降低你的栏杆》,表达一个艺术家对名胜古迹的真情。
在胡朝阳看来,这些老建筑就是武汉人的亲戚,应当珍而重之。“武汉有3500年历史,留给后人看的,只是这七处建筑的遗址。以往写生,我更多关注色彩、构造、造型,面对老建筑时,我的艺术和思想都受到洗礼,亦画亦学亦思,尽量让每一笔颜色都含有光的温度与真情。”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会呼吸的色彩加上光气的窜动,武汉七幢最老建筑被胡朝阳赋予了艺术的光晕,散发出妙不可言的生动与神奇。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说:“它们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兴衰荣辱,也书写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深刻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如果没有对武汉这座城市刻骨铭心的体察,如果没有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情满怀,很难有这种持之以恒的视觉文化坚守。”(记者周满珍)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