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袁厚翔40多年整理武汉公交史料 精心收藏城市记忆

时间:2018-12-13

图为:1964年电车从中山公园门前走过。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交先进工作者与“爱车”合影。

图为:昔日武汉公交售票员。(图片均由袁厚翔提供)

今年9月至今,“我爱我‘家’——江城百姓生活40年变奏曲”展览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以普通武汉人的视角,描述40年间武汉变化。展品中,里程票价表、职工月票、公交票根等100多件关于武汉公交的藏品,尤其引人注目,让市民回忆起曾经的岁月。

这些武汉公交藏品,来自一位武汉退休老公交人——袁厚翔。

袁厚翔出生于公交世家,坚持收藏武汉公交老物品40多年,是武汉市收藏家协会、档案学会会员。12月10日,袁厚翔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谈及武汉公交历史,如数家珍,堪称行走的武汉公交博物馆。

  出生于公交世家

1955年,袁厚翔出生于武汉一个公交世家,父母解放前便从事公交工作,他的童年至青年,都在公交宿舍度过。“邻里邻居时间长了,连谁下楼听声音都能分辨清楚:脚步轻轻的,那是售票员王阿姨;步履坚实有力的,那是司机张叔叔。”闲时,长辈们总爱跟袁厚翔聊武汉公交,他从小接受着耳濡目染。

1975年,袁厚翔知青返城后进入武汉公交集团工作,从电工做起,逐渐成长为武汉公交集团一公司的宣传干事。工作和生活之余,他留起心,开始收集各种公交老物件。“很多物品当时价值不高,多年后却极具历史价值,武汉没有公交博物馆,我力所能及的,就是整理出一个关于武汉公交的记忆博物馆。”袁厚翔从母亲那里收集来线路票价表、民国时期的公交工作牌,从同事邻居家中收集票包、司机卡,还去收藏品市场收购公交老票根、老照片,还将走访笔记整理成7万多字的文稿,交由出版社付梓印刷。

  武汉公交曾创多项第一

公交,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交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袁厚翔介绍,1896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开通轮渡,是国内首先开通公共交通的城市。1929年,武汉第一条公汽线路开通。解放后,武汉引进大批东欧产斯柯达、红星等品牌车辆充实公交队伍,1957年起开始引进国产松花江牌公交车,1968年,武汉本地产扬子江牌公交交付使用,实现了由进口到国产再至本地产的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后,随着武汉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武汉公交肩负的任务也逐步转变。”袁厚翔称,武汉作为重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前,公交很大程度上肩负着服务工业的职责,不少线路是将中心城区居民区和古田、青山、关山等工业区串联。改革开放后,武汉公交更多为城市上班族、大学生、游客等提供服务,线路越布越广、越开越密。

让袁厚翔印象最深的,是港资对武汉公交带来的改变。1994年,武汉公汽公司与香港通恒合资,创办通恒公汽客运,当年12月26日开通首条线路802路,引入无人售票、航空软座、空调车,票价2元,与走同样线路的其它路车相比,802路更加准点、车内环境更优,客流量更大、效益也好多了。通恒公司高投入、高服务的理念极大震撼着武汉公交人。而后,武汉公交改变理念,对车辆、人员逐步优化,无人售票、空调车等逐渐普及。

公交见证武汉变迁

“公交跟着建设走,桥和路修到哪儿,公交就通到哪儿。”袁厚翔介绍,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武汉内环全线贯通,公交5字头、6字头、7字头的车辆纷纷上马。此后,武汉每开通一座桥、每修好新路、每建好新小区,武汉公交都会不断调整线路。2017年底,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等新城区,先后完成全域公交化改造,武汉构建起中心城区—新城区—乡镇—行政村的公共交通格局。

袁厚翔称,如今,武汉公交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不到1000台车,发展至430多条线路、8600多台车,空调车占比超过90%,纯电动车、油气混合等新能源车辆占比越来越高。2016年,武汉公交集团率先在全国试点手机扫码支付乘车,一年内覆盖武汉全部公交车,成为全国“智慧公交”建设的典型。“珍贵的公交老物品、老照片,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武汉公交服务的进步和城市的变化,作为一位公交人,我很满足、很自豪。”他说道。(记者 黄磊 通讯员 倪望明 苏丹丹)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提示 “双12”消费下单须细心
  • 下一篇:93岁章开沅教授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