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大年三十,他还在农家推进香菇种植——143公里外的团年饭,等着他

时间:2019-02-07

山路积雪渐融,一辆皮卡开足马力,爬坡过坎。

2月3日,房县沙河乡最偏远的沙河店村。开车的小伙子叫闻炎,25岁,3年前大学毕业就到沙河店村委会工作,去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车子停在4组村民姚传丰家门前。“闻书记来啦,快进来烤火!”71岁的老姚热情出门迎接。屋场前的坡地上,近千只散养土鸡正跑来跑去。

“姚叔,我帮您问清楚了,来年晚一个月再投放鸡苗,成活率就高了。”闻炎没有进屋,径直把老姚拉到鸡棚里,指着棚顶说,“您这里海拔高,气温比山下低一些,再投万把块钱加套取暖设备就更好了。”

老姚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别看他年轻,在养殖技术上可是专家。”闻炎腼腆地笑着,挠了挠头。

2012年,闻炎的堂哥闻涛在沙河店村建起了牛转湾生态养殖场。闻炎到村里工作后,把自家技术拿出来,教村民们搞养殖,养殖场也变成了合作社。如今,村民们散养的土鸡、山羊、土猪日渐走俏,价格越卖越高。

离开老姚家,已是下午3时。闻炎收到老同学短信,让他晚上去县城参加聚会。

“过年了,还不休息?”

“村上还有事,确实走不开,下次再说。”

刚回到村委会,妻子的电话也打来了。

“啥时候回家团年?”

“明天中午前赶回来!”

电话那头,1岁多的女儿正在咿呀学语。

闻炎一头扎进办公室,打了好几通电话,问搭香菇大棚用的薄膜啥时能送来。

“棚架都搭好了,这事不落定,心里不踏实。”闻炎说,多年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在山东的矿上打工,约有160多名,其中大部分快50岁,矿上的重体力活儿干不了,面临着二次就业。“我想把他们吸引回来,在村里搞产业。正好乡里在打造香菇小镇,9个村抱团发展食用菌,遇到了好时机。”

2月4日,大年三十清早,闻炎又来到村民肖峰家。这家人,是村里发展香菇产业的带头人。

“乡里说,初四开始组织生产,到时候就可以送塑料薄膜。”

“你放心,我这里都准备好了,年一过,我就到香菇基地去。”

屋里炉火正旺,闻炎和肖峰围在炉前,交流如何打响村里香菇种植的第一炮,不知不觉已快到上午10时。

“团年饭晚点吃,等我回。”闻炎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开上皮卡,往县城的家里赶。

回家的路143公里,多是山路,需要3小时车程。鞭炮声越来越密,皮卡在浓浓的年味中穿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通讯员 程磊)

(责任编辑:连迅)

  •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特殊“接力春晚”温暖旅客除夕夜
  • 下一篇:探路先锋“夜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