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4月22日,在长江高端智库对话会间隙,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自明(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科技,转型发展的“魔棒”;创新,高质量发展之关键。
如何以全面创新加快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如何强化科技创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4月22日下午,来自北京、海南及武汉的专家、企业家围绕“创新驱动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社会5.0版”来了
6300公里长江,浩浩东去,形成我国最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现状如何?
湖北省科学院最近发布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下游地区最领先,中游次之,上游再次之,各地区创新能力基本也是同样分布。
圆桌对话,见解妙出,共识悄然形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两个领域或方面的创新,而是全方位创新。
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孙福全认为,创新应包括科技和制度双轮驱动——利用长江经济带富集的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走廊;加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技术领域的研发和突破,布局重点科技载体平台,吸引人才,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创新开放合作,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际合作,包括中美、中欧合作等;培育创新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完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优化创业生态,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在北京大学博导吕斌看来,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全社会、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2014年,德国提出打造工业4.0版,2016年日本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5.0版”,把工业4.0的成果转化到社会发展方面,很有参考借鉴意义。
吕斌认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产能过剩、相对落后的工业化形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包括下决心淘汰过剩产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工业物联网化,为供需双方提供大数据,有利于淘汰过剩产能。
海上起重船成了“老黄牛”
15年前,为建造上海东海大桥,中铁大桥局耗资约1亿元打造了一艘用于海上建桥的施工船,将自主研发的海上施工方法和装备集成到船上,这也是我国首艘2500吨海上运架梁起重船。
建造过程中,不断有质疑:耗资巨大,东海大桥建完了否会闲置?结果,从那时起到现在,这艘船就像“老黄牛”一样,从未停歇过。而后,中铁大桥局不断升级技术,打造了一系列海上施工船舶,组成了海上桥梁施工舰队,实现了我国桥梁建设由内河向海上的跨越。“正是将科研成果转换成装备,才让海上搭桥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提高了桥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好处。”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自明坦率地说:“企业要舍得投入,主动创新,不能只指望国家的科研经费。”目前,中铁大桥局建设的桥梁有200多座,在全球30多个国家大显身手。
刘自明讲述的故事,引起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我省天门人胡卫东的共鸣。他认为,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创新的载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简政放权和减税让利两个驱动性力量起了巨大作用,下一步要更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家精神,这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激发企业家内在的创新精神。”
天风证券北京证券分公司总经理杨羽云认为,绿色金融也需要创新。他举了一个例子:湖北一家固废处理企业,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但需要两年左右才能够拿到资金,而企业又需要大量现金从老百姓手中回收固废。天风证券创新金融产品,将该公司应收的财政补贴作为抵押发行证券,在市场上融资,等公司拿到财政补贴款后再偿还,解了企业之忧。
引入“复利思维”创新
对话会上,胡卫东抛出一个新观点:应该引入复利思维的逻辑来实施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何为复利思维?胡卫东解释,做事情一会导致结果二,而结果二又会反过来加强一不断地循环,最终形成相互变动、推动的体系。就像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把之前的结果翻倍,最终的高度将会不可想象。
为何要用复利思维的逻辑?胡卫东说:“因为创新驱动一般都是建立在投资和要素驱动基础之上。而长江经济带面临一次产业颠覆性转型,而培养一样新的产业体系至少需要5年以上,这就需要用复利思维解决,需要聚焦核心领域的创新,成为支点和杠杆,用创新业绩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形成联动效应。”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聚焦体制创新,着力于打造经济模式、市场模式、公共服务体系、甚至规划一体化,实现区域政策一体化,构建支持技术创新乃至其他要素创新的环境和基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