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老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颐养天年,在家安享儿孙绕膝的晚年?在仙桃市郑场镇同兴村,83岁的老党员朱志富不仅下田劳作,更是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村里的义务养路工、困难户的贴心人。近日,记者走进同兴村,倾听这位老党员的故事。
金牌调解,让冤家成亲人
身板硬朗、声音洪亮、走路带风,眼前的朱志富精气神十足。1985年,50岁的朱志富从村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参加“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担任村里纠纷调解员。“老朱懂法明理,在村民中威望高,调解纠纷很有一套。”同兴村村支书李新城对他赞不绝口。
有一次,相邻的两户村民因为了一扁担宽的地,互不相让。吵吵闹闹近两年,后来,还动起手来,李家儿子打伤了隔壁的老董。
朱志富得知后,赶紧到现场。“乡里乡亲的,为这点事,值吗?”朱志富批评老李的儿子不该打人,又劝老董息事宁人。4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的火气也慢慢消了,最后小李当场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老董也表态,不要李家赔医药费。“有个好邻居,等于捡金银。”朱志富给两家定下规矩:和睦相处,遇事也不要把儿女掺和进来。
分文不取,随叫随到,老朱先后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上百起。
义务养路,根本停不下来
4月的江汉平原,草长莺飞,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微风拂面。“我们脚下这条路,过去可不是这样。”村支书李新城说,这段路叫余古河路,是村民外出的必经之路。长久失修,坑坑洼洼,尘土飞扬。
去年10月,朱志富拿出卖粮的400元,雇车拖来砖渣等材料,又花钱请工人铺设路面,破破烂烂的路面变得干净整洁。
村民说,老朱自掏腰包修路护路,可不是第一次。朱家的房前屋后,堆着一些碎石、残砖,这些平日里拾来的“宝贝”,都是老朱用来修路的材料。
农闲时,老朱骑着自行车四处转悠,看到哪里路面破损就记下来;一下暴雨,他又扛起铁锹往田里赶,帮着排涝。“前些年,上千斤的材料,都是我手提肩扛。”朱志富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笑着说,“这两年干不动了,但修路不能停。”
老伴看他年事已高,说他“充能干”;儿女们心疼父亲,劝他悠着点。可朱志富根本停不下来,他说:“我今年都83岁了,再不为群众干点事,就来不及了。”
古道热肠,焐热乡亲们的心
夕阳西下,水田里,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耕作。弓着背、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吃力地赶着牛。几年前的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朱志富的心上。“路过看到了,让人心酸。”朱志富说,那位老人的儿子意外身亡,留下7岁的孙子,老两口靠种地艰难度日。
朱志富开始琢磨,像这样的困难家庭,村里还有好几户,得帮帮他们。很快,他组织起一个帮扶小分队,村里8名无职党员参加。春耕时节,帮扶小分队走村串户为困难户帮工。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许多年轻力壮的党员也自发加入。
在村里,还有一群“亲人”,是朱志富最挂念的。“老朱为福利院老人送米送油,十来年了,村里人都知道。”逢年过节,老朱驮着米、带着钱,走十几里路到镇福利院,和老人们拉家常;组织上给他的各种奖励奖金,他全捐了……
点滴善举,焐热了乡亲们的心,也感动了一座城。2011年,朱志富当选第二届“感动仙桃十大道德模范”。(湖北日报讯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程俊 陈晓)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