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2日讯 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出现本土疫情,加之春节临近,农村地区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加强基层防控能力,织牢织密基层疫情防控网?
1月22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专题培训,开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织网计划”首站基层行活动。活动中,各专家就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技能进行阐述与演示。
不必谈“热”色变
三点辨别普通发热和新冠肺炎
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谢敏。 记者肖僖 摄
“感染性疾病都会发热,但发热的不一定都是新冠肺炎,无须谈发热色变。”在“织网计划”科普直播活动上,同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谢敏表示,居民出现发热时,可通过几点辨别普通发热和新冠肺炎:一看症状,相比其他感染性疾病,新冠肺炎发热持续时间长,或会出现嗅觉减退、胸闷、呼吸道症状;二看流行病学接触史,如是否有接触过发热病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旅居史、是否从事高风险职业;三是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当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积极前往发热门诊做核酸、血常规、CT等筛查。
追求个性不可取
严格佩戴医用口罩
同济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技师谭昆。 记者肖僖 摄
市场上,一些印花口罩是否安全?科普直播中,对于网友关心的口罩相关问题,同济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技师谭昆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所佩戴的口罩必须符合医用口罩要求。“现在市场流行很多活性炭、海绵或纱布口罩,目前不推荐大家使用。在选购口罩时,要根据行业标准要求,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口罩。”他表示,除口罩选择问题外,口罩佩戴不容忽视,一定要遮住口、鼻,不能仅仅是把口罩挂在鼻子下方。
谭昆展示穿脱防护服的技巧。 记者肖僖 摄
个人在咽拭子采集前
最好禁食2小时
活动现场,同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颖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刘春锋现场展示了采集咽拭子注意事项。
王颖介绍,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对于鼻咽拭子采集,只要患者无鼻腔黏膜损伤,便可随时采集。对于口咽拭子采集,一般推荐在饭后2小时进行,以免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在采集的半个小时前,不要吸烟、也不要饮酒或咀嚼口香糖。
同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颖。 记者肖僖 摄
农村居民别忽视这些防护细节
直播活动结束后,同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谢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农村防控问题上,首先要培养居民戴口罩的习惯。“农村老年人偏多,接触外界信息渠道有限,对坚持戴口罩、少聚集的依从性相对较弱。然而,必须让他们认识到,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戴口罩后可过滤90%到95%的飞沫。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而且是保护家人。从这一点劝导他,他会更容易接受。”
同时,对于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人,不仅要让他们知晓,而且要让他们理解到防控的严峻形势。若出现发热症状,不要自行服药或硬扛,必须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此外,避免人群聚集,由于农村邻里关系密切,在某家人有红白喜事时,人群便会聚集,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将继续开展基层培训
本次科普直播是医学中心“织网计划”首场活动,日后,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中心副主任杜光表示,实施“织网计划”的初衷,是考虑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迫切性,“通过传授基础知识技能,不仅能让基层医务人员受益,也促使老百姓健康素养提高,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心主任、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表示:“希望‘织网计划’能够有力推动‘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基层进一步落实,构建起及时、有效、严密的防治网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记者李杏 通讯员鲍捷 李韵熙)
【编辑:丁翾】
(作者:肖僖 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