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文(复旦大学教授。)
最近,电视剧《大秦赋》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秦朝及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思考和讨论。
从中学开始,秦始皇的故事就作为通识课和语文课进入课本,由此关于秦朝和秦始皇的故事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秦始皇对华夏民族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功绩自然是威威赫赫,但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暴君”的名头,而且是追求长生不老且苛政虐民、焚书坑儒的“暴君”。逻辑很简单,不残暴,不会国祚15年。
秦朝的灭亡,起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爆发,这是历史事实。在《史记》中,司马迁借陈胜之口说出“天下苦秦久矣”,也就是说秦国暴政由来已久,“失期,法皆斩”则成为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索。
2000多年过去。近来,出土的秦朝文物《云梦睡虎地秦律竹简》中,有大秦帝国的详细律法。这一物证居然出人意料地显示出秦法的宽松仁德。其中对征兵的相关规定:“失期三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就是说:朝廷征兵,迟3到5天的会受到斥责,迟6到10天的扣罚一个盾牌,迟超过10天的扣罚一副铠甲……因雨雪等自然原因造成的除外。
这一证据,有力反击了《史记·陈涉世家》中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的解释,大泽乡民工因为暴雨延误工期,按照严苛的秦律,应当处斩。但是按照《云梦睡虎地秦律竹简》,历史的真实面目是,他们是可以免于被惩处的。
同样,在《史记》中,没有载秦统一中国后对六国王室屠杀灭族,也没有对六国的大臣、将军、地方官绅进行屠杀,只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相反,还能从《史记》中找到始皇帝对待六国人如同对待自己人一样的事例。纵览整个中国历史,从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这37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录秦始皇诛杀过一个文臣武将。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贾谊气势如虹,在大笔讴歌秦始皇统一大业后,笔锋陡转,竭力抨击“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但很多人忽略的是,贾谊是文学名家,但他的《过秦论》不是历史。
在《史记》中,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样秦始皇来路不明,其正统也成问题。如果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而吕不韦又不是秦国人,那就是说秦灭六国之前自己就先被灭了,这样的剧情很具有狗血性。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秦朝一直与暴政、屠杀、残虐等名词联系到一起。在“脸谱化”的基础上,往往会忽视历史人物的功绩及其创造出的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是不是“暴君”,暂且不求定论,但评价历史人物只能放在历史长河去看待,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有趣的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无比自豪地夸耀着雄才伟略的祖先,不断提及亚历山大、奥古斯都、君士坦丁、拿破仑,甚至华盛顿。比如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是一场以掠夺为目的的远征,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导致许多人民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但因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贸易往来与发展的功绩,居然没人说他是个暴君。
同样,华盛顿作为美国首任总统,被历史学家赞誉有加——甚至称为全人类的精神领袖。但光环的背后,真实的华盛顿却是个伪善的杀手。比如,实施种族灭绝政策,教导军士们从印第安人死尸上剥皮制作皮靴,更是印第安土著的“小城摧毁者”。因为只用5年时间,他便将总共30个印第安城镇中的28个摧毁。这种摧毁,更确切地说,是“屠城”。
可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也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谁也没有纠结于华盛顿是否是个暴君。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