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2020至暖时刻·舍生忘死

时间:2020-12-17

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数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规模改建32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

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

【声音】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

【温暖瞬间】

1月22日下午 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外

“最美勒痕”樊莉:

“最美勒痕”是那时常有面孔

1月22日下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外,一位年轻的护士正用手揉搓面部,试图消除佩戴口罩和防护面罩后脸上留下的印记。这位护士名叫樊莉,已经在次危重病房工作了好几天,因为压痕太深等不到它自然消退,她又会穿戴上口罩、面罩和防护服重返“战场”。

“最美勒痕”樊莉。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自从进入战时状态,医护人员作息、工作时间都有别于平常。就连往日每天见面的家人,也只能在短暂的休息时通过视频报个平安。

回想起当时被拍到有“勒痕”的照片,樊莉说:“我们当时就是随便拍了一张,没想到居然上了报纸。”她回忆当时自己刚刚从普通病房调到隔离病房,“都是些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压力还是要大一些”。第一天,樊莉“全副武装”在特别护理病房呆了8小时,“当时物资紧缺,出来换衣服很麻烦,进去后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呆的时间长了确实很闷,呼吸也很困难”。在病房里,樊莉还要为病人擦洗、翻身,有些危重病人还需要喂饭。当她出来脱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头发和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而从隔离病房出来后,樊莉和同事们就在休息室的高低床上轮换休息,然后重新投入战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无数网友大呼心疼。樊莉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很平常:“这没什么,就是工作啊。当时所有同事的工作状态都是这样的,大家根本没时间关注脸上的这些勒痕,上完班回去就觉得好累,吃完饭就想赶紧睡觉。”

分享此刻

和家人在一起

岁月静好

“现在脸上的勒痕肯定没有啦!”樊莉说,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她的工作也趋于正常,上几个小时班就能轮换休息,勒痕也消失了。“比起疫情防控期间很忙的那种工作状态,现在工作时心态很轻松,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疫情防控期间,樊莉将2岁半的孩子交给婆婆管。“当时足足有四个月没有见到孩子,虽然每天视频,但是感觉孩子都快不认识我了,觉得特别想孩子。”现在,樊莉工作完成后,晚上能回家管管孩子,“给他讲讲故事,和他聊天,看着他成长,内心很安定。现在和家人在一起,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记者黄丽娟)


2月27日上午11时30分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

“护心战队”周宁:

19天,456个小时 我们终于救活了他

2020年2月27日上午,50岁的危重症患者王强(化名)成功撤除ECMO(体外膜肺氧合)。“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看到王强缓慢睁开的湿润双眼,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宁情不自禁地喊了三声“活过来了”,这一幕被现场的长江日报记者拍下来发布到网上,收获了数千万点赞。“其实我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说了什么,还是事后看了视频才知道。”周宁说,“当时实在是太激动、太感慨了。”

“护心战队”周宁。

2020年1月下旬,周宁在工作期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居家隔离痊愈后撰写的“自愈”日记,被几百家媒体争相转载,获得了1520万阅读量。那篇日记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缓解了公众恐慌。隔离期满,周宁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在同济医院武汉光谷院区组建“护心小分队”。

在救治过程中,周宁发现20%的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他和同事们临床研判,主张危重症患者治疗要关口前移——启动ECMO辅助治疗、改善低氧血症以逆转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王强是第一位接受该手术的病人,从置管到拔管的那段时间,团队4小时轮班,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观察转数和氧气量。作为负责人,周宁每天都进ICU查房,24小时待命,生怕错过任何一条病情汇报信息。“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撤机前一天晚上,从20时开始,周宁的微信群“ECMO护心小组”的信息就没有停过,幸好,这位病人终于和所有医护人员一起,艰难地闯过了无数道关卡,度过了最艰难的19天。

“这位病人生命力特别顽强,可以说是钢铁般的意志力。”周宁说,为了抢救王强,武汉同济医院几乎动用了所有医疗资源,病人也吃了很多苦,万幸的是抢救了回来。

分享此刻

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就很知足

每天早上7时出门,晚上7时左右才到家,这是周宁现在的日程表,工作依旧非常忙碌,也少不了连轴转的时候。

回想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子,他忘不了周围的同事、朋友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全国医疗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尤其是华山医疗队的鼎力相助,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周宁说,他感到能做好一名医生的本分,救助更多的病人,就很知足。(记者朱佳琦)


1月18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请战医生”张旃:

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2003年,她曾参与抗击非典;2020年1月,她依旧奋不顾身,申请到抗击新冠病毒第一线。她叫张旃,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呼吸科医生。

“请战医生”张旃。

张旃从开始就选择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在给医院的请战书上,她写道:“在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无人可以幸免。我申请长驻留观室,进行下一步的病情分检工作。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当记者问道:“写下这请战书,内心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张旃告诉记者:“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就像战士保卫祖国,我们也是一样的,敌人来了,上战场就是我的职责,总有一些人,必须克服恐惧,我当时做好了被传染的准备。”参加过非典救治的她,显得比其他人更冷静从容。交上请战书当天,即获得医院党委的批准。

张旃的丈夫是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同为医者,李明昌有担心,但更多的是对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我是从别人朋友圈里看到她的请战书的。我坚决支持她的决定,但更希望她能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同事!”医者仁心不过如此,在严峻考验下,爱人间就算见不到面,也有种心灵相通的爱护与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7000余名员工全部放弃春节休假,全勤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每一个人都在用命坚守、直面疫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张旃一度同时分管4个病区、100张床位,常常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晚上8时,中间用10分钟匆匆吃顿饭!面对鲜活的生命,她顾不得任何喘息,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分享此刻

结合临床开展科研思考

现在夫妻两人依旧忙碌在各自所在的科室。张旃有空就宅在家里,看看专业书、听听喜欢的音乐、顾顾孩子的成长。“每一分每一秒的岁月静好都值得珍惜!”

张旃告诉记者:“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感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临床医生今日的临床经验远胜往昔。”现在的她,经常抽空结合临床开展科研思考。“任何疾病加深对它的了解并找到对付它的办法,总需要临床一线医生边治疗边及时总结经验。”(记者涂为)


1月24日(除夕)武汉市第五医院急诊科

“咆哮医生”郑先念:

我们还不是想回家 我们不想回家过年?

1月24日(除夕),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打电话时咆哮大哭。后在同事的安抚下,当事医生郑先念才开始慢慢平复。该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些舍己为人的英雄,其实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

“咆哮医生”郑先念。

郑先念,武汉市第五医院急诊科主任。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病人实在太多,看着越来越多的病人,完全不足的床位,以及新的医护人员不断调到一线时,他一边很担心这批同事因为经验不足而产生感染风险。一边还要协调病人的收治,在电话沟通时一下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实,打完这段咆哮电话后,郑先念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很快平复情绪,重新投入到防疫战斗中。

被问及面对病毒有没有害怕的情绪,郑先念答道:“怕,我也是怕,但我不仅怕自己,关键怕团队里面的人员。我怕我对不起他们。我真的是心疼每一个同事。但此刻决不会是逃兵!”

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的巨大以及危险,一开始始料不及。1月21日下午5时30分,武汉市第五医院突然接到通知,该院被武汉市卫健委征用为第一批中心城区发热病人定点医院。1月22日,发热门诊刚一开诊,病人就涌了进来,瞬间挤满1400平方米的门诊大厅。

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了休假,但病人一波接一波涌进来,每个人的体力都逼近极限。“这种生死交替带来的残酷和现实冲突,每一秒都在冲击着自己,估计就有那么一刻崩盘了吧!”郑先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

当他扭头走进办公室,拿起电话开始咆哮。有人拍下这段小视频。据不完全统计,该视频播放量早已超过千万。事发后,他给对方发过致歉信息。他说,对方也很理解,毕竟医院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为对抗病毒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是医生,都有一种职业的惺惺相惜。

分享此刻

疫情后,我更爱医生这个职业了

“疫情过后,我更爱医生这个职业了!”郑先念告诉记者。

疫情后,很多治愈的病人从武汉新城区,还有人从鄂州市坐长途车来,专程看望郑先念所在的急诊科团队。来看望的时候,医生们往往因为手头有病人,就只是笑着彼此打个招呼,问候一下。郑先念说那种朴实的微笑、发自内心的感激,这种生死相依的医患温情都让他感动良久。

“都说医患关系不好相处,但用真心换真心,我觉得总会得到理解吧。”做了这么多年医生,经过了这场疫情考验,45岁的郑先念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做医生。(记者涂为)


2月26日早上 武汉市光谷五路省人民医院外

“新生命摆渡人”李文建:

帮助近50位孕妇,我觉得值得

1月23日,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临时关闭出城通道后,47岁的李文建加入了包括他在内,由4位志愿者组成的“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微信群,和群友王紫懿、王震、朱伟开始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一起成为这些即将出生的新生命的“摆渡人”。

“新生命摆渡人”李文建。

“当时在朋友圈,看到群主王紫懿发的招募司机送孕妇去医院的通知,我有一个比较大的商务车,就加入进来。”李文建回忆,四个人之中,王紫懿年龄最小,但做起事来非常认真,严格要求大家每天注意消杀,而且不能随意外出做别的志愿服务,保证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是2月14日凌晨2时30分,接到盘龙城一位孕妇求助电话,说自己已经见红了。李文建迅速穿上全套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和手套,将车消毒,然后赶往孕妇所在小区;随后花了不到20分钟,就将孕妇送到医院。“当天晚上,孕妇生下一个女儿,她丈夫发红包对我表示感谢,但是我没有收。我们整个车队的志愿者是不收取任何礼物和费用的。”

3月21日是李文建的生日,在生日的前一天,李文建送了两位孕妇去医院。从1月23日到3月31日,李文建和“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的3位伙伴,57天内送了近50名孕妇前往医院生产,而且孕妇无一感染新冠病毒。有孕妇家人发来信息说,“是你们在最艰难的时刻帮助我们的家庭渡过难关,恩情永世难忘”。

分享此刻

志愿服务经历成生活前行的力量

李文建在武汉经营着一家汽车租赁服务公司。受到疫情的影响,直到今年10月份,李文建的公司才开始恢复业务。虽然接待的客人较少,但是他依旧满怀信心。“现在,我也在调整自己的工作状况,不仅仅是守店接活,还去接一些其他的业务来做。”

最近,李文建在一家剧组当司机。他说:“战疫期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很多孕妇会通过微信发来宝宝照片,告诉我们宝宝有多少斤,非常健康,这时我也会感到非常欣慰,觉得值得。这些也是我现在生活前行的力量。”(记者黄丽娟)


2月11日上午 推送病人送医途中

“推车骑手”肖唐松:

再遇到他人有难,还是会上去帮忙

40岁的肖唐松是武汉的一名外卖小哥。今年2月11日上午,正在送餐的肖唐松看到路边一名50多岁的男子浑身瘫软,需要送医,而男子的两名家属又找不到交通工具,肖唐松毫不犹豫出手帮忙。

“推车骑手”肖唐松。

“求转发!早上好心的外卖小哥,对不起,害了你。”男子的亲属在2月11日男子确诊新冠病毒肺炎后,立即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同时拨打了警方电话,希望能够找到这名外卖小哥。这张朋友圈照片瞬间火遍全网。

得到消息后,肖唐松立即停止送外卖,并就近寻找了一个民警执勤点,民警在确认信息后,联系了就近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送肖唐松到附近的一家宾馆进行隔离。

之后隔离的十多天里,肖唐松身体状况一直都不错,也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最终在今年2月25日结束隔离。

2月11日送患病男子去医院的时候,男子的爱人曾经拍过一张肖唐松用电动车推着男子前往医院的照片。照片上,肖唐松脚上穿着的一只鞋子的鞋底已经脱落了。随着男子家属发布寻人信息,这张照片也被很多人看到。不少网友表示,看到这只鞋底都已经脱落的鞋子,内心颇为难过。

离开隔离点时,肖唐松依旧穿着那双开裂的旧鞋。他说,鞋子是去年花380元钱买的,不便宜,就是当天推车时搞坏了,可能用力蹬得太猛了,没舍得扔,已经消过毒了,打算修一下继续穿。

分享此刻

社区志愿服务终生难忘

解除隔离后,肖唐松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在宁松社区做志愿者期间,他为社区运送团购物资,给独居老人送生活必需品……接下来两个月的志愿者服务中,他帮了很多街坊,收获了很多祝福,“感觉是很难得的一段经历,终身难忘”。

志愿服务结束后,他重返岗位,与饿了么南湖片区站点同事们一起,继续为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而努力。为了让关注他的网友们更加安心,肖唐松开通了个人微博,肖唐松的微博名叫“蓝骑士肖唐松”。在他的微博里,他分享了武汉“解封”时的喜悦,记录着街头人多了起来,还会上传自己亲手做的一顿饭……留言里,他与网友们轻松交流,互相问好。(记者张珺)


【寄语未来】

樊莉:未来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更加懂得了珍惜身边人。希望疫情能彻底完全消失。健康最重要,希望家人都能快乐地在一起,没有疾病;然后希望有时间好好陪伴家人,带孩子一起出去看看世界,感受美好。

张旃:相信武汉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碰到疾病,对于医者学到的经验是沉着冷静、科学应对,对市民来说,就是要避免恐慌、加强防护、科学就医。祝2021年每个人都要好好的!一起为明天加油!

李文建:我做服务这一行,我相信未来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的小店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接下来的日子,疫情不要再反复,我们的生活工作步入正轨,大家工作顺心、生活开心。

周宁:“岁月静好”是我对未来的期许,不愿再经历一次那样“惊心动魄”的日子,就算平时工作再怎么忙、再怎么累,我都心甘情愿。

郑先念:2021年,愿武汉一切平安,我将继续勇往直前,干好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尽全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小朋友健康长大,家人平安喜乐,我总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肖唐松:希望能够找到一份与我特长相关的稳定工作,在武汉安居乐业。来武汉快17年了,我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我会继续在武汉拼搏,争取早日在武汉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父母、儿女能有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编辑:张靖】

(作者:涂为 黄丽娟 朱佳琦)

  • 上一篇: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求知
  • 下一篇:2020至暖时刻·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