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硚口区荣华街幸乐老旧住宅小区探访,小区外面,“无疫小区、战疫先锋”的牌匾格外醒目,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防风帐篷里坐着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从2月起,这个卡口每天都有专人值守。
6月30日,武汉全市域达到无疫情创建标准。时隔近半年,全市7102个小区都是干净的、安全的,居民正常进出、享受自由生活,但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并未松懈。
监督喊话
居民自发捍卫“小区荣誉”
2月1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最严社区封控令,正式启动全市无疫情创建工作。
这是一场步步为营的阵地战。从创建无疫情小区起步,再向无疫情社区、无疫情街道、无疫情城区发展,最终实现“无疫情城市”的目标。
创建无疫情小区,是落实封控措施的重要载体。小区封控之初,有些市民不理解,找各种理由试图“蒙混过关”。经过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和志愿者的合力劝阻,人员流动被管住了,居民对解封的期盼却日益强烈。
唯有市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才能尽快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情况下,3月1日,武汉明确规定可分期分批、逐步扩大无疫情小区内居民的活动空间,无疫情村(大队)可有序恢复村民生活秩序、开展农业生产。
3月5日,全市首批评定无疫情小区2076个、无疫情社区79个、无疫情村(大队)1171个。
3月21日,疫情逐渐好转,在常青花园四小区(无疫情小区),居民戴着口罩有序地走出家门健身。
朋友圈里看到无疫情小区的居民在明媚春光中下楼散步、打羽毛球,怎不令人羡慕?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小区门口的无疫情挂牌,并自发在网格群里公开“举报”人员聚集、不戴口罩等违规行为。定期公示的无疫情小区、社区、村(大队)名单,也屡屡成为10万+的“爆款”文章。
3月21日,疫情逐渐好转,在常青花园四小区(无疫情小区),居民在户外休闲。 记者刘斌 摄
看到个别不执行规定往外跑的邻居,青山居民吴浩在小区微信群里喊话:“我们小区是无疫情小区,大家请珍惜,不要把病毒带进小区啊!”
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自发监督下,无疫情小区创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5月2日,武昌和平大道一小区里,居民在家门口锻炼。记者苗剑 摄
反弹摘牌
最刚的制度造就最纯的“无疫”
创建办法规定,无疫情小区、村(大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是“疫情零发生”,即从申报之日起往前推算14天以上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天内无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发热病例、密切接触者等“三类人员”的非解除者;其次是“防控全到位”,即实现宣传引导、封闭管理、排查摸底、消杀卫生、供应保障、组织发动“六个到位”。
5月12日,常青花园四小区南门出入口,值守人员对出入人员进行测温、扫健康码防控不松懈。 记者刘斌 摄
为了激励大家争创“无疫情小区”“无疫情社区”,15个区都铆足了劲,因地制宜,各显身手。有的区给无疫情小区插绿旗,“绿色象征健康”;有的区给无疫情小区挂蓝牌,“蓝色代表干净”;有的区则给无疫情小区挂红牌,“红色表示胜利”……
部分城区还动用大数据手段和物质奖励。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在“微邻里”平台开设专栏,以无疫地图的形式每日公布创建进度。武昌区、青山区、东湖风景区等对无疫情小区、社区(村、大队)、街道给予奖励。
“无疫情小区”某一项指标反弹,会立即被摘牌。江汉区新华街曾因所辖小区出现状况,四次被命名为“无疫情街道”,又四次被暂停和撤销命名。
制度是刚性的,人心是温暖的。疫情防控期间,东湖风景区东湖新城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拧成一股绳,物资保供、邻里协调、安全值守,全靠他们管。经过三天拉网式大排查,该社区东湖庭园小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为零,于3月8日获得“无疫情小区”称号。
创建机制
磨炼城市“系统性安全”
6月30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全市7102个小区均为无疫情小区,1406个社区均为无疫情社区,1943个村(大队)均为无疫情村(大队),173个街道(乡镇)均为无疫情街道(乡镇)。
“这标志着武汉达到了全市域无疫情标准。那个干净的、健康的、安全的武汉已经全面归来,且更具韧劲和自信!”社区防控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长期创建,全市形成了应对疫情的机制、意识和能力,无疫情创建中磨炼的城市安全是系统性安全,关键是形成了机制、培养了队伍。
一个社区的所有小区都是无疫情小区,该社区才能被评为无疫情社区;一个街道的所有社区都是无疫情社区,该街道才能成为无疫情街道;一个城区的所有街道都是无疫情街道,该城区才能成为无疫情城区。
回首居家战疫的那段日子,不少市民深有同感: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一天天的共同坚守和努力,才创出一个个无疫情小区、社区、街道、城区,最终“拼”成一幅城市“绿色地图”。
无疫情创建取得阶段性胜利,随之而来的是武汉加速重振,企业复工复产、学生复学复课、国庆长假武汉迎来各方游客……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黄鹤楼景区人气火爆。记者刘斌 通讯员江萌 摄
疫情防控期间,来汉多年的日本老人岛田孝治没有搭乘包机回国,而是暂住朋友位于江夏的家中,跟当地人一起摘菜、做饭,向日本的亲人报平安。4月10日,岛田孝治在武汉大学附近开的咖喱店恢复营业。看到街道上的行人日益增多,老人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武汉是一座安全的城市”。(记者万凌)
【央媒报道】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光明网:“无疫情小区”是战“疫”的巨大成绩,在疫情防控战中,每一个小区都是一道防线,每安全一个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就下降一点,用这种“滴水穿石”的韧劲,一点点地把疫情防控的“硬骨头”啃掉。当然,“无疫情小区”的背后更是群防群控群治责任“长红”的体现,正因为干部时刻为思想亮起“红灯”,责任上不松懈,防控上不懈怠,才能够让疫情防控的成效长期坚持下去。
——3月6日《无疫情小区背后是群防群控群治“缩影”》
新华社电讯:不少基层街道办负责人表示,当无疫情社区、小区、村(大队)越来越多,就意味着疫情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小,更多社区成为“安全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就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3月9日《无疫情社区是怎么实现的?——武汉部分无疫情社区探访见闻》
经济日报:“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防控疫情要紧紧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无疫情小区,就是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齐心协力下实现的,正是由于坚决贯彻“保持警惕、须臾不可放松”的防控精神,武汉这些社区居民将病毒挡在小区外。
——3月30日《6893个小区做到无疫情——对武汉无疫情社区的调查》
【网友评论】
网友陂安南:疫情形势进一步向好,街道、社区、村防控不松!
网友逐浪高:又一批无疫情街道“金榜题名”,武汉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且越来越多,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努力,早一点实现我们的心愿:武汉,零风险!
网友莎莎:迎来全市域完成无疫情创建的标志性成果,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放松心态,要加倍珍惜巩固来之不易的全民防控成果,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记者万凌整理)
【专家点评】
国家治理研究专家欧阳康:
无疫情小区创建
是应急情况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欧阳康日前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今年1月下旬,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就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课题研究。他本人曾就无疫情小区创建工作进行专题论述。
欧阳康认为,“创建无疫情小区是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阵地战’。小区(社区、村队)是城乡群众生活的基本空间,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单位,理论上对所有居民具有全覆盖性。创建无疫情小区,其根本特点就是与病毒争空间,与疫情争阵地,将病毒从一个个家庭、楼栋、小区、社区、街道赶出去,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局,逐步还城市以清净,还市民以安全”。
欧阳康认为,无疫情小区创建是疫情突发形势下的一个创造,既顺应了科学防疫工作要求,又强化了各级基层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各方参与争创无疫情小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小区的防疫力量,增强了社区群众的主人公责任感。
谈到市民关心无疫情小区的公示结果,欧阳康说,无疫情小区创建是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伟大抗疫斗争的具体体现,这项举措促使个人从关心自身健康开始上升到关心他人健康,每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城市内在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相互监督又守望相助,个人、家庭、楼栋、小区逐步实现整体安全。在此过程中,家与国的目标合二为一,既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无疫情小区创建过程中,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风貌可见一斑。
围绕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欧阳康谈到,无疫情小区创建本身是应急状态下的一种社会治理创新,但重视小区建设和发挥小区作用的经验应当可以保持下来,努力转化为社区善治的重要举措。基层群众自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超大城市治理依然需要更好发挥小区在社区和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继续保持无疫情小区的工作要求和政策指导,比如下沉党员、志愿者参与小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值守、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武汉小区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健康证明。特别是目前进入冬季,疫情防控须更加警惕,更好巩固年初疫情阻击战的成果,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欧阳康说,未来打造平安、绿色、和谐、美丽、幸福的小区将为无疫情小区建设赋予更多内涵。(记者万凌)
(海报:制作|李玉莹 王语哲 摄影|记者金思柳 刘斌 通讯员李长林)
【编辑:张靖】
(作者:刘斌 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