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武汉,他们怎么想?】
今年大学毕业留在武汉
萧莉:“疫情更加坚定了我留在武汉的决心”
22岁的萧莉来自湖南长沙,是武汉体育学院科技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她说,在武汉学习、生活近5年,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武汉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今年初,武汉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眼”,她却更加坚定了要留在武汉的决心,“武汉不仅战胜了疫情,经济也快速复苏。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从家返校时,大街上已经车水马龙、人潮涌动,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活力武汉这么快就回来了” 。
大学毕业后,萧莉入职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她也在武汉收获了爱情。“这座城市有无限潜力,留在英雄之城发展,我相信人生也会有更多可能。”
12月2日,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在武汉洪山体育馆举行。 记者彭年 摄
外地大学毕业后到武汉工作
潘婷婷:“辗转了3个城市,今年和男朋友在武汉安家”
“我曾在3个城市读书、生活,今年和男朋友决定在武汉安家啦。”25岁的潘婷婷是安徽合肥人,本科就读于海南大学,今年6月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最初选择武汉,是为了追随爱情。”潘婷婷说,她和男朋友在大学相识,毕业后潘婷婷去北京读研,男友则到武汉深造,两人开始长达3年的异地恋。
今年初,两人开始规划未来就业、安居方向。“我们综合考量后,还是觉得武汉这座城市宜居、包容、潜力大,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7月,潘婷婷的男友顺利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而她也通过了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考试,目前在武汉动物园从事动物科普教育工作。
在武汉生活数月,潘婷婷最喜爱这座城市的美食。每逢周末,两人便会去各大商圈、美食街游玩,潘婷婷觉得,武汉小吃种类特别丰富,能满足各地人迥异的口味,就像武汉这座城市的气质,兼容并蓄,包容性强。不久前,他们已在武汉买房,“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6月15日,2020年夏季武汉市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活动系列招聘会第3场在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举行。招聘现场,主办方将体育馆所有门窗敞开通风。记者李子云 摄
从外地跳槽到武汉
袁小东:“带着多年研发无人机的技术从深圳回汉创业”
“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湖北武汉的无人机市场有着巨大潜力,所以我选择回来创业。”湖北当阳人袁小东今年7月正式从深圳回到武汉创业。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他,此前先后在北京、深圳两地从事无人机技术研发工作,并在深圳一家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目前,袁小东正在武汉一家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无人机项目创业。
同时,考虑到无人机的测试和生产应用需要较大的场地,袁小东特意将公司选择在江夏区。“武汉的地理环境更加开阔,也有利于无人机的研发生产。”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夏创业后,公司还享受到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政府扶持,也让他感受到了武汉对创业者的贴心关怀。
【留在武汉,武汉为他们做了什么?】
在武汉落户方便
光谷10分钟内即办好落户,周六也不打烊
8日中午,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学生留汉服务专窗”的工作人员雷海琼,接待完当日上午最后一个办事人员,已是12时5分,仅当日上午就有30人前来窗口办事。
雷海琼说,包括政策咨询、落户办理窗口,还有“网上办”服务人员,一共有10人专为大学生留汉落户提供服务,就这样还是感觉很忙碌,今年,大学生落户光谷的热情依然高涨。
东湖高新区持续简化落户流程,将落户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在武汉市率先推出大学生落户“网上办”。面对疫情后的“特殊毕业季”,光谷积极作为,在政务大厅大学生落户窗口增设身份证办理业务,为大学生提供落户+办证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落户便利度,同时,政务大厅周六“不打烊”,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
通过深耕塔基建设,依托校企资源,光谷在高校学子中积累了良好就业口碑,人才数量、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是武汉市人才集聚效应最强的地区之一。
在武汉找工作省事
临空港“空中招聘”让大学生足不出户找到好工作
近日,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吴同学,通过空中招聘,与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入职协议,与此同时,他也将户口顺利落户在武汉临空港开发区。
“早在疫情期间,招聘就已经开始。”该区劳动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线下招聘受限,该区组织一批头部企业集中线上宣讲、与求职者互动答疑,临空港的国资企业还开辟了面向大学生的专门招聘渠道,不出门,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投递简历、面试等环节。
东西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强与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招引一批高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鼓励企业引进设立研发中心,着力引进大院大所大学入区落地合作。
在武汉工作机会多
青山组建9支“筹岗小分队”筹集4万多优质岗位
9日刚上班,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发桢就打开手机查看群消息,作为驻区大企业“筹岗小分队”的负责人,他随时都要关注大企业群里是否有企业有新的需求。
今年7月,青山区将全区500多家企业进行分类,由各类企业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了9支“筹岗小分队”,不定时走访企业,摸排用工需求,动员企业提供岗位,形成用工清单。同时组建人力资源网络,企业可以随时联系小分队成员,随时提供需求。
一冶的招聘人数由去年的800人增加到今年的1000多人。同时,区里搭建平台,收集企业需求后统一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减少企业招聘成本。今年全年共组织了25场专场招聘会,走进20多所高校。人才留下来,还会提供项目申报、落户安居、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9个方面人才服务。今年,青山区共筹集了4万多优质岗位。
【留在武汉,他们给武汉带来什么?】
关键词:活力
年轻人催热各大商圈
带动新品牌新业态在汉落地
12月9日下午,虽然是工作日,但在楚河汉街,奶茶、潮玩、快时尚店内仍有不少年轻面孔在选购。特别是在一些新开的餐饮、潮流休闲与娱乐等店里,人潮涌动。
武汉著名商业品牌K11,在汉口和光谷布局了两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增留汉大学生的增多,为城市特别为各大商圈注入了活力。”高级副总裁褚梅灵说,光谷年轻消费者旺盛的需求,与汉口辐射华中片区的年轻消费潮流,让K11坚定不断加持武汉。褚梅灵说,年轻人的活力是新商业进入武汉市场的重要观察与判断点。武汉有这么多新品牌、新业态进入,与商家看好武汉年轻消费群体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动力
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
驶入发展快车道
9日,人在光谷的在线教育辅导老师沈镕霖在线为孩子们上课答疑。这位安徽籍的江大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在疫情期间通过在线求职、面试,成功入职猿辅导武汉总部,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当日,他抵汉报到,成为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今年新招的3000名大学生中的一员。
猿辅导校企合作负责人卢迪介绍,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在线教育带来大批用户流量。“目前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已有7000余员工,本土校园招聘占七成,我们对武汉大学生资源很满意。”
丰富的人才资源,助推猿辅导驶入发展快车道。据悉,作为独角兽公司,猿辅导在线教育目前估值155亿美元。
关键词:创新
高端人才聚集小米武汉总部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技术高地
今年新入职小米武汉总部大数据部的汤佳树,是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他的部门,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同部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周政昆负责小米信息流内容质量方面的工作。
8月18日下午, 小米武汉总部200名应届毕业生集体入职活动举行,200名新员工成为新一代武汉小米人。入职新员工饶有兴致地参加了YOU乐园互动游戏。记者高勇 通讯员马丹妮 摄
据了解,小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认为,落户武汉3年多以来,高端人才不断聚集,小米武汉总部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远超当初预期。
据悉,创业三年的小米武汉总部,员工人数从最初的20多人,快速增长,截至上月总人数近3000人。未来还将用10年的时间,发展到万人规模,成为小米集团未来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正蓬勃发展。
关键词:创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
欲做武汉城市文化“代言人”
今年,22岁的赫英北选择将公司注册在了江岸区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在校期间便着眼青年文化创业的他,正在努力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人”。
1998年出生的赫英北老家在哈尔滨,在汉读书四年。大二期间,赫英北就和同学组建工作室,主导过多部电影的校园营销发行,提供活动策展、创意影像等服务,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十余项。毕业时,面对团队成员各奔东西,赫英北毅然决定留在武汉。他说,他喜欢武汉,想留在这里创业。
创业初期受疫情影响,企业受冲击严重。但借助前期积累的资源和江岸区相关部门政策倾斜,赫英北度过最难时刻,企业业务开始渐渐恢复。
(记者陶可祎 汪峥 李佳 蔡欣星 覃柳玮 赵歆 陈俞 通讯员李培培 胡雪柯 王洋洋 冯丽华 焦梦瑶 马丹妮 时鹏举 统筹:马振华)
【编辑:张靖】
(作者:马振华 彭年 李子云 高勇 陶可祎 汪峥 李佳 蔡欣星 覃柳玮 赵歆 陈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