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博士学位论文《社会认识论导论》于1990年出版,被认为是社会认识论领域具有拓荒意义的成果。
30多年来,他扎根于理论的浩瀚大海,从未停止对社会的关切。他将哲学理论与国家治理映照,用哲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国家治理的坚定守望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构建社会认识论体系
用哲学方法关切中国国家治理
人类从产生那天起,便生活在一个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相互作用的生存环境中。但是,人们对自然的关注远远先于和重于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读博期间,欧阳康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了对社会认识论长达30多年的开拓。
他将社会认识论建设为研究生培养方向,指导了10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他和学生们围绕社会认识论进行广泛、持续和深入的研究,形成《社会本体论》《社会理想论》《社会理解论》《社会评价论》等50余篇系列博士学位论文,每一篇都达15万字至20万字,从无到有地构建起具有广袤视野和丰富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体系。直到今天,他们仍未停止对社会认识论的探索,不断拓宽学科边界。
新时代,欧阳康更加关切中国国家治理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中国高校首家国家治理研究院,聘请欧阳康担任院长,旨在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咨询。
这是社会认识论领域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也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守望社会提防疫建议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哲学研究的难度不在于体力之苦,而在于思想之苦。怎样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看穿其中的价值、矛盾与冲突,从纷乱中理出头绪,在事情发生之初发现和洞悉问题、想出对策,这是我们的苦。”身处社会瞭望塔中的欧阳康常因心怀忧患而“睡不好”。
2020年1月28日,欧阳康带领国家治理研究院成员启动新冠肺炎疫情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并提出10个研究方向,汇集国内外50余位专家协同开展研究。他们夜以继日地开展抗疫对策研究,聚焦抗疫中相继出现的各种难点焦点问题。到4月8日武汉“解封”,由欧阳康主编的《国家治理参考》(抗击新冠疫情专辑)刊发100多期对策建议,向决策部门呈报。其中数十篇建议文章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纳。
2020年2月25日,欧阳康被聘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专家组成员,担任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运行专家组组长,再次提出10个研究课题,并带领课题组直接向指挥部提交多篇《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运行专家组报告》。
“哲学研究者要注重写好两篇文章,一篇是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一篇是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章。”欧阳康说。
让马克思主义贴近年轻人生活
学生评价他的课激励人心
从事学术研究已经足够忙,为学生们上课仍是欧阳康的自觉坚守和最大乐趣。他主讲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哲学导论》等多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主讲的中国大学慕课《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已有3万多人选课,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类)”。除了各种类型的专业课,他还连续10多年为全校博士生上思政公共课。“教师要让马克思主义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他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才能让理论深入人心。”
在《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课程中,有对哲学理论的普及和探讨,有对人生意义的诠释,更阐述了中国梦与中华文化建设,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欧阳康这样向学生解释哲学:“它像雅典王子忒修斯手中的那条线,帮助人们走出思想的迷宫。它又有点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帮助我们找出人类发展的方向。它还有点像洞悉一切的魔镜,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课程评价中,学生们不吝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有学生留言:“课程有限,但是给予我们的激励与知识是无限的,对于个人的不断探索与进取也是无限的。”
“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敢于反思、不断追问,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新视角、新观点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国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青年既要有责任意识,又要有思想准备,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欧阳康说,希望自己讲授的课程能带给年轻人启发,帮助他们利用哲学思维找好自身定位,探索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
欧阳康简介
欧阳康,哲学博士,国家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二级教授,“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哲学、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跨文化研究、国家治理等。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出版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方法论反思》等十余部著作。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编辑:付豪】
(作者:彭年 陈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