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8日讯(记者刘娜)“这里讲的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面墙记录着‘党徽’的演变历程……”26日下午,在黄陂朱铺村党史教育馆,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指着墙上的图片,将党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朱俊刚给先进代表讲解党的发展历程。通讯员井迪供图
当天,黄陂区委宣传部组织区内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赴朱铺村党史教育馆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湖北省道德模范葛天才等代表围绕“建好基地、做响品牌、形成示范”的总体要求,深入交流讨论如何将朱铺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以前参观党史馆,要舟车劳顿去外地,现在家门口有了党史馆,村民随时可以来转转,真是好。”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孙东林从党史馆走出来,很是感慨。
孙东林是土生土长的李集人,得知朱铺村建了党史教育馆,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党员员工前来学习。“来参观了很多次,感觉非常亲切,每次看到这些革命历史都像照镜子,会想想自己的日常言行,是否做到党员标准,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否对身边人产生好的影响。每学一次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
“村民学习党史有了好去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历史物件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鲜活生动,更容易入脑入心。”黄陂区曲艺协会主席胡中裕一边参观一边感慨,“这样的党史宣传才是村民喜闻乐见的。”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经济振兴了,精神文化也不能拖后腿。”原长轩岭街文化站站长杜有源连连称赞,“朱铺村无论是百姓大舞台,还是村级党史馆,都是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村民不仅荷包鼓了,脑袋也富了。”
武汉市时代楷模、黄陂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副所长杨志文说,参观党史馆也让他深有感触,“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了党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裴高才说:“李集街道是个道德高地,要充分运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在朱铺村走了一圈,感觉党史教育馆让村民有了归属感,也更有精气神,曾经的“大学生村官”刘良娟感触颇深:“像朱铺村这样的党史馆很有必要,它让党史知识潜移默化地装进了群众的心里,也给基层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学习阵地。”
参观完党史馆后,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通讯员井迪供图
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的依靠
党员强起来才能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交流会上,朱俊刚任村支书5年,抓村干部作风,抓党员教育,抓村党组织建设等建强基层党组织工作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都要村干部去落实,村干部首先要自身强起来,才能成为党和村民群众的‘连心桥’,这是农村干部的使命。”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第一书记葛天才感触颇深。
“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的依靠,基层工作必须接地气,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服务群众。”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胜天村党支部书记龚卫平说。“我很佩服朱书记,善于调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建设的‘主心骨’,但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也不是村‘两委’干出来的,而是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一起干出来的。”
“乡村治理首先要抓党员,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蔡家榨街凤凰寨村原党支部书记龚勃生有感而发,在他的召集下,凤凰寨村以村“两委”成员和在村党员为骨干,成立了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服务。队伍成立后,党员的积极性和从前大不一样,“党员主动帮村民解决生活问题、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邓腊秀 付豪】
(作者: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