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4日电 题:洪水来处,那最温暖的深夜食堂
新华社记者周楠
4日,凌晨一点,洪水滔滔的湘江岸边,长沙城又迎来一个紧张的夜晚。
“一二三,伙伴们,我们坚持到了最后,现在是宵夜时间!”三碗米粉往地上一放,三个年轻人靠在一起,拍个小视频,发到了他们的志愿者微信群,用这样的方式鼓励着下一班“战友”们。
他们的身旁,一台餐车拖着米粉、热水、调料瓶、锅碗瓢盆,沿着大堤前进。这是附近一家米粉店的工人们,深夜刚下班,又来到抗洪一线帮忙,免费提供米粉。
江水的生腥气,盖不住湖南米粉独特的香味,沿着大堤一路弥漫,直冲鼻端,让彻夜守堤、筋疲力尽的人们猛打一个激灵。
47岁的大师傅王君梅熟练的烫着米粉,五六个巡堤人排着队等候,连声跟她道谢,她摇摇头说别客气,一激动,手腕抖的力度一大,米粉差点洒出去。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湖南人喜欢吃粉,半夜来一碗,干活更有劲。”
她今年才跟丈夫一起来长沙务工,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这几天一直想过来帮忙,不过白天要上班,今天晚上来了,希望洪水快点退。”
洪水已在湖湘大地肆虐了12天,湖南四条大河湘资沅澧,除了澧水暂时安静,其他全部水位暴涨,湘江这几天更是涨到了破历史纪录的水位。洪水从上游滚滚奔来,冲击着大堤,漫上了堤面,处处告急。武警官兵、民兵、公职人员、群众,或有组织的,或自发上了大堤,筑子堤,巡查险情,转移人员,通宵达旦守卫自己的家园。
开水一烫,加瓢牛肉,米粉好了。端上一碗,递给坐在河堤上的“战友”,相视一笑,这个夜班的开场白如此暖心。
正说着话,一辆三菱越野车,一辆奥迪轿车开了过来,两个互不认识的车主,不约而同地从车上搬下二十几个西瓜。走在前面的女车主文雅秀气,双手抱起瓜,就往旁边的休息棚放。“洪水来了,大家都要尽一份责任,我上不了堤,那就为上堤的人提供后勤。对了,我留个电话,你们要是需要车,随时联系我。”
幸福桥社区党委书记周平连声道谢,连续三个通宵,这个中年女子的声音已经嘶哑。他们社区守的大堤有200米长,社区16个工作人员,平时四个人一班轮换,紧张时全部同时上岗。
前两天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洪水漫堤,随时可能扑向城区。没有号召,没有组织,呼啦啦一下来了好多人帮忙。隔壁开福寺的僧俗弟子带着贡品来慰劳前线,一看情况不对,转身回到寺里,扛着铁锨,推着小车,加入抗洪。
身材瘦小的尼僧,把沙袋甩在背上,快步前奔,僧袍飘飞,成为大堤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带队的能净方丈说,保护家园,无论僧俗,都有责任。
沿着大堤往前走,几个年轻的男孩女孩在子堤上来回巡查,认真地监测着水情。周平告诉记者,这几个孩子都是“95后”,这几天来过好几批了。“可能平时觉得他们不懂事,喜欢玩手机,不关心其他事。但这几天,他们让我刮目相看。”
晚上,有几个孩子过来送物资,考虑还很周到,说看到红烧牛肉面太多,怕一线值守人员吃了上火,就特意去买了两箱鸡汤面。前两天,几个男孩过来帮忙扛沙袋,抬设备,划破了手,一声不吭,继续干活。
社区干部宋祥国感叹,抗击洪灾,所有力量都在汇聚,不仅有前方一线,还有后方千千万万男女老少。这些天来,大到企业,小到路边摊,送来工具机械,送来水果、饼干、方便面、矿泉水。他们选择加入,选择埋头干活,选择承担一份责任,选择守护共同家园。
凌晨两点的长沙,洪水凶猛,夜色温柔。沿着大堤,递一个沙袋,递一碗米粉,递一瓶矿泉水,虽是陌生人,对视一眼,会心一笑,明白你我都责任在肩。洪水中的深夜食堂,如此温暖。洪水中的人们,众志成城,如此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