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讲究“因地制宜”,山区有山区的味道,海边有海边的风情。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
集安,吉林省最南端的边陲古城。绵延的长白山在这里停下脚步,舒展臂膀,圈出温暖的港湾。鸭绿江波光浩渺,身躯饱满起伏,一手牵着集安,一手挽着朝鲜,更见奔流。锦绣山水、古迹人文、边境风光皆汇集于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水为人参、鹿茸等几十种名贵中草药材的孕育生长送以脉搏;鸭绿江河谷葡萄不分昼夜,积聚着甘甜与香气;还有近百种的山野菜、白桃、林蛙、蜂产品、板栗、食用菌、鸭绿江鱼……诸多食材均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以此为本,烹调一道色味俱佳的高丽火盆自然不在话下。“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所形容的不仅是食材本身,也包含着浓浓的集安风情。
4月25日,由集安市委、市政府主办,集安市旅游局、吉林省饮食文化研究会承办,吉林电视台、吉林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集安·高丽火盆美食大赛盛装启幕。大赛以“传承经典味道 创新美味无限”为主题,旨在为鼓励高丽火盆的传承和发展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集安味道”整体形象,以地方特色美食打造文化品牌。
比赛内容分为传统火盆和创新火盆两个环节。其中,传统火盆以“传承老味道,打造老字号”为核心要义,食材和配料必须遵循传统以4到8种配菜、1到4种配饮、1到4种蘸料搭配传统火盆。创意火盆则不限食材配料,鼓励参赛选手创新美食理念,兼顾营养美味。在大厨们的潜心研究下,火盆的制作工艺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现场新鲜出锅了海鲜、猪肉、羊肉、鸡肉、蘑菇等众多口味,打破了大家对于高丽火盆经久不变的传统印象。
大赛特别邀请了国家级技能裁判、中国烹饪大师、吉菜创始人等吉林省餐饮行业大家以及省内知名文化大家共同组成评审组,现场打分,逐项评选。诞生了“集安高丽火盆老字号”、“创意新口味奖”、“最佳配菜奖”、“最佳配饮奖”、“最佳蘸料奖”、“网络人气奖”。
说起火盆大赛,高丽火盆由来不得不说。相传,高句丽第14代王烽上王残暴昏庸,继位以后杀害了叔父国相,后又将弟弟咄(多)固杀害,国人都为失去贤良而悲伤。咄固的儿子乙弗逃亡期间受尽苦难,他和普通老百姓一起劳动,做过佣工,苦力,饿了就抓蛇、河鱼、林蛙、野鸡等野味混在钵里煮熟来吃,老百姓得知乙弗是王子,每家都把最好的食物分一点给他,各家各户都不一样,继而久之乙弗养成了习惯,无论什么食材都要合在一起放在铜钵里煮了吃。烽上王无道,最终被废除,百官拥立乙弗当了国王,号美川王。乙弗当上国王后仍然保持这个饮食习惯,并为大臣和贵族们争相效仿,后来这一做法又逐渐流传至民间,并逐步演化成了平底铸铁锅,锅内的食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高丽火盆”。
为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乘数和扩张效应,将“美景+美食”这一特色旅游模式的价值发挥到极致,2017年集安市投资580.86万元,打造了集安味道火盆特色餐饮街。火盆特色街区西起建设街,东至新建街,全长203米,面积3505㎡。整条街区以高句丽文化及火盆元素为主进行景观改造,统一更换牌匾并铺装花岗岩地面,建设了牌坊、火盆雕塑、太极鼓和装饰灯等。目前,街区内火盆特色餐饮企业已由最初的4家发展至15家。高丽火盆这一集安特色美食也由此形成了集聚效应,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央视、各省级卫视节目舞台,完成了从民间美食到“集安味道”的华丽转身,正逐步成长为集安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吕孟阳 摄影 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