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体验、茶艺、中华国学、美食、戏剧表演、篆刻……在青奥社区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类似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参与。
随着南京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宁工作、生活和学习,南京的外国人居住区越来越多。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在银城东苑等7个社区开展国际社区建设试点。目前,建邺区双闸街道青奥社区(筹)建设初具雏形。
23日,市民政局等组织,在青奥社区召开国际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通过看现场、会议交流的形式,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国际社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国际社区建设如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目前试点国际社区进展如何?前、昨两天,记者进行了采访。
数字
17000多名外籍人士居住南京
昨天,来自意大利,刚刚做妈妈的Rosazza Bondibene Chiara来到青奥社区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跟志愿者聊起即将在本周六举行的外籍人士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很有意思。”她断断续续用中文说。
这样的场景,在我市打造的国际社区里比比皆是。
昨天,住在玄武区孝陵卫街道银城东苑社区、来自韩国的崔女士就给小区居民上了一堂泡菜制作课。崔女士前几年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韩国太太学中文”活动,和30余名韩国妇女一起坚持每周学习中文,如今已经说得很流利。
银城东苑社区也是我市正在重点打造的一个国际社区,该社区有常住外国人350户、1603人,主要来自韩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其中韩国人约占85%。社区一位负责人介绍,每年中国的传统节日,社区会邀请外籍人士包饺子、粽子等,部分外籍人士也志愿给小区居民讲授英语、韩语等。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居住在我市的外籍人士有17000多人,绝大多数是高校的留学生。这些外籍人士,主要集中居住在我市正在打造的7个国际社区里,国际氛围浓厚。
背景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和市委部署,今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十大政策措施。
其中,第十条提出,营造开放包容的优良环境,打造国际化氛围最佳的城市,建设国际学校和国际社区,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建设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按照南京市国际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5年),2018年,开展国际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在试点社区形成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对通过评估的试点社区市级奖励20万元);到2020年底,国际社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区国际化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形成一批国际社区建设示范点;到2025年,国际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具备国际水准、全国示范引领的现代社区建设体系。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在玄武区孝陵卫街道银城东苑社区、建邺区双闸街道青奥社区(筹)、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青岛路社区、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栖霞区仙林街道仙鹤社区、江宁区淳化街道大学城社区、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水城社区等7个社区开展国际社区建设试点。
直击
青奥社区中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前天下午2点,记者跟随全市民政系统负责国际社区建设的相关人员参观正在筹建的青奥社区。所到之处,一股“国际范儿”气息扑面而来:社区配套用房及社区公共设施、内部道路等地规范设置中英文双语标识,连青奥社区公众号、宣传画册、服务折页等也都升级成双语模式。
当天,青奥社区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一位志愿者正在给几位外籍人士上精品插花艺术课。“我很满意我的花篮插花,谢谢老师!”26岁的金佳娜满是成就感。
金佳娜来自俄罗斯,在一家企业上班。她用中文说,“我在这里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还交了一些中国朋友,很喜欢南京这个城市。”
“今年我们和江苏麦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了青奥社区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外籍人士免费提供政策咨询、生活安居、职业介绍等相关服务。”青奥社区筹委会主任马小平说。
马小平介绍,自试点国际社区以来,这里中外交流活动频繁,如在亲子活动方面开展了夜游大报恩寺、欢度春节等;通过学习书法、南京白局及茶艺等活动,增强外籍人士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感知,让更多的外籍人士尽快融入到社区生活中。
经验
突出软硬件包装,强调人性化服务
青奥社区外籍人士居住集中,其所属的青奥村国际人才中心,就居住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100余名境外高端技术人才。
在国际社区建设方面,青奥社区依托公安部门,在河西青奥国际人才中心设立了全省首家进入社区、具有签证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主要为居住在建邺区的境外人员在受理签证申请、申报临时住宿登记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该中心运行以来,已办理临时住宿登记60人次,接受居留许可预约办理20人次,办理境外人员签证2起,提醒境外人员签证到期32人次。
据了解,试点中,青奥社区(筹)还在小区公共活动场所实行“双语”牌指导;社区橱窗宣传中让多国语言、多国文化共存;培养优质专业人才,有多名会用外语交流的社工。
此外,该社区还借助青奥博物馆这一载体,有效利用社区配套用房等公共空间,结合青奥元素与社区特色,打造升级青奥社区文化交流中心,让其成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发展的文化交流平台。
提升
邀请外籍新市民担任志愿者观察员
所谓国际社区,是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聚居或工作(包括交往、休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国际化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巴黎、纽约、东京、上海等国际化社区管理方式各异。社区资源不同,没有必要按照统一的模式处理。
“国际化社区相对于本土化社区而言,只是混合社区的一种形态。真正的国际化社区不仅是社区成员具有国际性,社区设施、社区服务管理达到国际水准,更重要的是,社区具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空间、便利与融合的服务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恰恰在后一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接下来,我们考虑在试点社区设置国际社工岗位,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同时,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邀请外籍南京新市民担任志愿者、观察员等,形成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共同治理。”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