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奋斗者的新时代 我奋斗·我幸福

时间:2018-06-05

地平线下的“女时传祥”

水利部近日公布首届“最美水利人”评选结果,徐州市排水管网养护管理处下水道四班原党支部书记、班长陈秋燕荣获这一称号,全国水利系统仅有5人获此殊荣。

在徐州西部城区26平方公里32条主次干道上,附设有150公里排水管网和5000多座窨井。这里活跃着新时代“时传祥式”的先进集体——下水道四班。

下水道是城市里排放物、废弃物集中地,各种脏东西、有害物质充斥。下水道清淤被叫做“扒阴沟”, 工作特点是“苦、脏、累、险”。1999年9月7日,陈秋燕调到下水道四班工作次日,第一次井下清淤经历令她终身难忘。有些井在地面上无法清理干净,而井里水位深、杂物多,污水很快越过皮衩浸湿了衣服,主动请战的陈秋燕浑身沾满了油泥、蛆虫,从井里上来时衣衫已全部湿透。大家劝她别再下了,但她想到自己的衣服反正已经湿了,坚持又下了两个井。当时陈秋燕的愿望是,尽快掌握下水道清淤技术,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上下班路上,陈秋燕留心最多的是污水的流向、窨井的位置;防汛前后,她密切关注易积水路段。很快,陈秋燕就对班里的工作范围及路线特点有了基本掌握。她认为,下水道工作牵动着千百万市民的生活,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该挖的下水道少挖了一米,该掏的窨井少掏了一个,我都会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好像做了很大的亏心事。”陈秋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在不断熟悉业务的同时,也越来越得到班里姐妹们的信任。2000年3月,她被推选为副班长;2001年7月老班长调离后,她以全票当选为班长。

当了班长的陈秋燕渴望将工作做得更好,然而天意弄人,从她进四班那天起,就没有断过和医院打交道,奶奶、妈妈、公公、婆婆轮番进医院。每年3月至5月是汛前准备阶段,班里工作非常忙碌,2001年防汛期间,四班的职工们分成早晚两班轮流工作,可陈秋燕坚持两班都到岗,白天黑夜连轴转。由于太过劳累,她的腰椎增生日益疼痛。不巧的是,和她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婆家奶奶此时也住进了医院。陈秋燕想到班里工作千头万绪、年轻职工多,下水道作为“城市的地下血管”,哪怕只一处不通也会影响到防汛大局和市民生活,于是把奶奶送到医院,自己买几贴膏药贴上,硬撑着和同事们一起天天在工地上大干、苦干,下班后再去医院照顾奶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秋燕两个胳膊肘落下了炎症,每年都要打封闭才能止住疼痛。

多年来,陈秋燕养成一个习惯,下雨时别人都朝屋里跑,她却穿梭在马路上,检查道路积水情况,清除窨井篦子上的漂浮物。有时雨下得急,下水道一时排泄不了,她就一直坚守在那,直到积水退下才离开。

如今,陈秋燕已经退休,但她有事没事总会到班里来看看老姐妹和新来的年轻同事,党的组织生活也从未缺席,走在大路上看到窨井盖,也仍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看看有没有淤塞。“工作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休,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不能休。”陈秋燕说,这是下水道四班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

记者 吴琼

退伍兵领头创办“韭菜村”

“张老板,昨天你下的1000公斤韭菜,刚才已经发货了。另外,你看是不是每斤加点价,你不补贴一点,我可要亏本啦!”5月22日清晨,仪征新城镇三茅村党支部书记朱在勇,正在电话里和扬州一家蔬菜批发市场的老板讨价还价。三茅村有200个大棚都种了韭菜,价格直接决定了村民的收益,朱在勇在这个环节上一点不敢马虎,特别是前不久他刚当选为劳模,对村里这个富民工程项目更是精心呵护。

今年43岁的朱在勇曾是一名优秀士兵,1997年底退伍返乡。人生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朱在勇不甘心时光虚度。他会驾驶,于是买了台货车,跑起了运输。在跑运输过程中,他了解到塑料造粒行情不错,便筹钱办起塑料厂。然而造化弄人,一场生产意外让前面的积累全部付诸东流。朱在勇没有被失败吓倒。他从战友那边得到信息中药材行情不错,于是果断出手,举债在村里短期承包了100亩荒废土地,种起中药材。然而一季下来,除去各种费用,中草药项目不亏不赚,又白忙了。

几次创业虽然都不成功,但朱在勇憨直的人品和活络的人脉关系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几年前,朱在勇当选三茅村党支部书记。站在村支书的平台上,朱在勇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肩上也添了一份责任。三茅村所在新城镇有很多工厂落户,周边菜地越来越少,而蔬菜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这不是个好机会吗?但朱在勇这次注意吸取教训,先自己试着干。他将自己承包的荒地用来种大棚蔬菜,而且专门种市场需求量大的韭菜。每天,出产的韭菜可达万斤,不单卖给本地,还远销镇江、扬州等地。渐渐的,朱在勇在售价上还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看到市场已经成熟,朱在勇趁势而上,开始引导三茅村村民投入大棚蔬菜的种植。朱在勇的成功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不需要宣传鼓动,大伙儿都主动来找他学种菜,一个由朱在勇牵头、村民们参与的三茅蔬菜合作社很快应运而生。目前,三茅村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298个,产出的大棚蔬菜远销周边城市各大农贸市场。就这样,如今的三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韭菜村”,去年还成功实现整体脱贫,甩掉扬州市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为此,朱在勇被扬州市委表彰为“扬州市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好书记”,村民们称他为“脱贫书记”。

在别人面前,朱在勇从不避讳自己有很多创业失败的经历,他常跟人笑言:“我这人是爱折腾自己,但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自己多折腾,就能让村里人少受点折腾。”

本报通讯员 蒋育洋 记者 张晨

  • 上一篇:5日起南京长江隧道电子警察抓拍升级 开车打电话、不系安全带都会被抓拍
  • 下一篇:外卖市场竞争激烈交警约谈套上笼头 拼快拼量更要比拼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