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遮拦的停机坪为飞机做全套“体检”
暑期里,与气温一同高涨的是人们出行的热情。7月以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单日最高达682架次,日均客流量持续保持8万多人次的高位。为了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在地表温度高达60℃的机坪上,有一群人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昨天上午9:00,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MF8073航班平稳降落,负责该架飞机放行检查的机务工程部飞机放行科蒋健,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按照飞机检查单规定的线路,他不时地弯腰、蹲下、站起,仔细查看发动机是否有渗油、机身蒙皮是否有损伤、起落架轮胎是否有磨损超标……
虽然飞机发动机已经停转,但尾喷的温度依然高达300℃,热量持续散发。在地表温度已经达到60℃的停机坪上,还要围着这“火炉”工作,豆大的汗珠顺着蒋健的两鬓往下流,汗湿的衣服已近透明,吸附在身上。
记者发现,在检查发烫的发动机附近零部件时,蒋健并没有戴手套。“只有徒手感知,才能准确判断,隔着一层容易造成误判。”他说。
蒋健的工作也被称为“飞机医生”。他手中的一沓维修工作单,涉及飞机的发动机、机身、机翼、放电刷、机载设备传感器、起落架装置、机轮等,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百项。一架飞机全套“体检”下来,大概需要20分钟。暑运期间,每一位机务工程师每天放行9—10架飞机,经常需要两三个小时连续作业。“每个细节都关系到乘客的安全,不能有半点含糊。”蒋健说。
11:00,机坪上,伴着浓浓的机油味,安检监护员沈旻身着黑色短袖制服、反光背心、长裤、厚底皮靴,正在负责一架飞机在机坪停留期间的监护。虽然满脸是汗,他却一直以标准姿势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作为禄口机场安检监护科监护员,沈旻的职责是防止无证、无牌人员和未经安全检查的行李物品登上飞机,并负责以飞机为中心周围30米范围内的安全监管,防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监护区域,这是飞机地面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每人每天要监护6架飞机,正常情况下,监护一架飞机的时间在1—2小时左右,一个班上下来,等于要在这“大蒸笼”上站9—10个小时。
无遮无挡的停机坪,皮肤接受着阳光直射,裸露的皮肤时常有被灼伤的感觉,耳畔还不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这些还不算什么”,沈旻告诉记者,一名合格的监护员需要具备远看飞机轮廓就能分辨飞机型号、听听发动机轰鸣声就能区分出是空客还是波音,从简单的外语会话到世界各国礼仪都要学习。“晒点、热点、黑点都没事,身处机场安全的重要一环,看着一架架飞机平安起降,很自豪。”沈旻说。
本报通讯员 杨文彦
本报记者 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