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南京公交曝刷卡“漏洞”,专家建议取消春秋季补贴,实行免费换乘

时间:2018-08-01

南京实施换乘优惠后,给市民们带来很大方便。不过,近日,有市民通过“TOP评测”微信公众号,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用半价卡(60岁老人卡,目前刷卡0.8元)乘坐公交地铁,坐个来回只要付一趟钱,“完全失去了‘换乘’的意义”。记者了解到,有记录显示,的确有市民花了0.8元钱,坐了10趟车。南京市人大代表、乘客委员会主任胡乐涛表示,“换乘优惠”的初衷是“换乘”,使得公交线网得以优化,而非“补贴”。并建议取消春秋季补贴,实行免费换乘。您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在@扬子晚报官方微博的该条报道下面发表您的观点看法。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徐媛园

记者调查

坐10趟车只付了0.8元怎么“操作”?

2017年8月1日起,在南京乘坐公共交通,90分钟内换乘优惠标准由原来的0.4元/次,提高至1.0元/次,新政策实施后,每年有五个月,换乘公交车只需要0.2元/次,其他七个月换乘需花费0.6元/次。不过,目前南京60-80岁的老人,可以办理“半价卡”,夏季刷卡仅需0.8元/次。那么花了0.8元坐了10趟车,是如何操作的呢?

记者昨天下午2:00出门,和68岁的张先生一起,在庐山路乘坐160路,刷卡0.8元,在玉塘村下车后换乘63路,记者发现张先生由于享受了换乘优惠,减去1元,第二次乘坐没花钱。记者随即和张先生一起原路返回,同样免费。下车后记者又和张先生一起刷了地铁,发现依旧是免费的。如果可以的话,张先生可以一直乘坐交通工具而不付费。不仅如此,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出门买菜购物,的确只要付一次车资,就能坐个来回。如果是非空调车,0.4元就能实现“无限坐”。而且记者调查中也发现,冒用特价卡的现象也不少。

数据显示,去年出台了换乘优惠政策后,南京的换乘人数明显增加,达到了83%。不过目前南京的换乘系数却只有1.1,也就是说大部分市民不需要通过换乘便可以到达目的地。“在不需要换乘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为什么突然出现这么多换乘3次以上甚至10次的乘客?”“如果有地方需要换乘3次以上才能到达,说明南京的公交线网并不十分优化”……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示,希望“换乘优惠”能“真正实施起来”。

相关建议

取消春秋季补贴,实行免费换乘

“应该将刷卡机调一下,换乘的才可以免费,如果乘坐的是同一班公交,则不予免费。”南京市乘客委员会胡乐涛主任表示,南京的乘车补贴在全国做得都是非常领先的,目前南京市民乘坐公交的补贴力度很大,但“乘车补贴”应该与“换乘优惠”区别开来。换句话说,政府对“换乘优惠”的补贴,应补贴到“实处”,才能真正为市民带来便利。胡乐涛认为,今年南京要对300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在这种形势下,应取消春秋季补贴,实施换乘免费。“现在很多市民换乘还要花0.6元,不少人因为这0.6元而不愿去换乘,从而影响公交线网调整。”胡乐涛说,推行换乘免费的政策,不仅能降低市民的出行成本,而且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

而换乘免费,最大的困难在于财政补贴。目前,公交换乘占整个南京公交出行量的10%左右,补贴额大概在1亿元左右,如果加大优惠力度,补贴额会大幅上升。胡乐涛表示,换乘优惠免费,财政要多出2亿,而取消春秋季补贴恰好可以节省2个亿。而取消补贴后,交通部门可以通过开行循环巴士、社区巴士、大站快车、跳站快车等,将支线市民往干道和地铁站接驳,从而增加南京的公交分担率和运行效率,同时市民出行也可以更加省心了。

  他山之石

一二线城市只有南京仍在实行“春秋补贴”

一二线城市中,杭州是倒数第二个取消公交“春秋季补贴”的。此前和南京类似,每年3、4、10、11月,公交票价都有季节性降价,空调车在现票价基础上降1元。针对“公交优惠换乘”这一话题,杭州市物价局向社会征求民意。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对“是否会因季节性降价而增加乘坐公交车的次数”问题,63%和18%的答卷人选择“基本不增加”和“不增加”。“可见,季节性降价对促进市民乘坐公交、提高公交分担率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10月1日起,杭州实施全年度公交优惠换乘措施,同时停止季节性降价,其中普通公交卡换乘最高可优惠2元。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二线城市中只有南京仍在实行“春秋补贴”。

持有IC卡的市民在3-90分钟内,使用同一张卡片刷卡换乘公交和地铁,按所持公交IC卡享受1次换乘优惠。至于3分钟至90分钟的换乘优惠时间,具体计时方式是这样的:若是先坐公交车后换乘,则从乘坐第一辆公交车刷卡时开始计时,至换乘下一辆公交或进入地铁进站闸机刷卡时为止;若是地铁换乘公交,则从地铁出站闸机刷卡开始计时,至换乘下一辆公交刷卡为止。此外,乘客在90分钟以内只享受1次换乘优惠。

  • 上一篇:南京6幅地块今天上午开拍 涉3幅宅地,专家指或成下半年风向标
  • 下一篇:“80后”建筑凭何进入“历史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