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80后”建筑凭何进入“历史保护名录”

时间:2018-08-01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9号楼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8号楼

南京市政府近日公布了“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除一批建造于半个多世纪前的名人故居、大学教学楼宿舍等外,名录中的几幢“年轻”建筑引起了市民的兴趣。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8号楼、9号楼建造于1987年,2018年刚刚满30年。两栋80后建筑为何能入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扬子晚报记者昨日来到享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的南师大随园校区。实习生黄文耀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蕴琦文/摄

记者探访

8号、9号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走进古雅的随园校区,倘若没有地图的指引,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找到某某教学楼。盛夏的随园校区是一个绿色包裹着的校园,蔚然成林的一片绿色里,敦厚的教学楼掩隐在林子里。

分居正门左右两侧的8、9号楼就藏在两大片水杉林之后。两幢楼相距不过百米左右,两片水杉林中横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这是同学们走进校门后初入校园的上学路。两栋楼静默地坐在各自的林子里,南北对视。

8号楼位于进入正大门后的左侧。走近看,门头上用烫金大字写着“国际文化教育学院”。9号楼则位于校门右侧,也是教学楼之一。

记者注意到,两栋楼均为三层楼加一层阁楼的斜顶式仿古建筑,第一层围砌着一圈极富民国气味的大灰砖,二至三层则让人体味出古代宫廷建筑的古雅之感,每隔两三米便立有一根暗红色的立柱作支撑,与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紧凑密集的立柱群不同的是,这些立柱之间并非空气间隔,而是严严实实地填充着水泥墙面,刷上了一层浅黄色的墙粉,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这些立柱顶上,是中国古代宫廷常用的坡式房顶,这两栋楼的屋顶,虽不及古代金砖碧瓦般绮丽浮夸,但阳光下显现出来的肃穆的黑青色和精致的龙头飞檐却也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我国古典建筑的美轮美奂。据了解,这两栋楼一至三层均为统一标准的普通教室,第四层阁楼空间整体较小,作为办公室安置。

在现在看来,无论是从所处位置、周边景色布局还是建筑构造风格来看,这两栋楼都颇有对称艺术,仿佛孪生兄弟,见证了彼此三十年的生长。估计当年的设计师特意作了一番“成双成对”的安排,别出心裁,极具中国古典建筑中“四合院”式的对称美感。

历史追溯

建造于仿古建筑群中轴线两侧

南师大档案馆姜晓云馆长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南师大随园校区建成了一批新建筑。为了缓解原图书馆、阅览室、书库少的矛盾,1982年在中大楼后面建成了5403平方米的新图书馆,1983年在500号与700号之间建成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配套的1032平方米的幼儿教学实验楼。1986年在南山北坡建成了两幢实验楼——物理实验楼和化学实验楼共8654平方米,学校实验楼严重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87年用石化总公司代培生的基建投资在仿古建筑群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建造了三层仿古教学楼——外文楼和音乐楼共3864平方米。也就是如今的8号楼、9号楼。当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原设计的附楼(外文语音室、音乐厅)尚未建造。同年还建成了7912平方米的美术教学楼,该楼是与省文联合建的,主楼、西楼共5412平方米,为美术系的展厅、画室、教室、办公室等教学用房,东楼为省文联的办公楼。8号楼现为国教院所在地,主要供留学生上课及活动使用。国教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契合学院小班化教学的定位,8号楼内部教室以小型教室为主,一般坐15—20名学生,最大一间教室可容纳40人。9号楼曾有段时间建成了“信息中心”,老南师大人习惯叫它“信息楼”,不过随着信息中心的搬迁,这里恢复了公共教学楼的用途。

最年轻保护建筑为啥是它们?

和年龄无关属于仿古大屋顶建筑群

记者留意到,同批入选的还有南师大随园校区著名的1舍、2舍,建造于1955年的这两幢宿舍楼承载了多少人的难忘记忆,从这里走出了大批名人、大家。建于1987年的两幢仿古建筑为何能入选?姜晓云馆长分析,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共有16栋仿古大屋顶建筑,此前已有多栋建筑入选,8、9号楼是这一批入选的其中两栋。“8、9号楼延续了金陵女子大学建筑风格,不同之处是加高一层,外墙没有彩绘。”随园校区内还有一栋风格类似的建造于1990年的计算机楼尚未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南京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证实了姜晓云馆长的说法。他介绍说,南师大随园校区保留了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民国建筑风格,反映了这一片区的历史风貌。选择不同年代相同风格的建筑,恰恰是记录了这一片区历史风貌不断成长的过程。

  • 上一篇:南京公交曝刷卡“漏洞”,专家建议取消春秋季补贴,实行免费换乘
  • 下一篇:【紫牛新闻】 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 是她们用自己的身体“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