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和内部水循环设计,得到中外专家肯定。 本报记者 何钢摄
本报讯(记者 何钢) “这个海绵湿地公园与美国同类公园比,毫不逊色。”近日,来宁参加第三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的50位中外专家探访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后,纷纷点赞。
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位于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内部通过8个环环相扣的水池来实现调蓄功能。据建设单位介绍,过去,附近的铁路桥涵洞一遇到暴雨就积水严重,无法通行。如今,高架桥下的荒地改造成了湿地公园,整个公园如同一个海绵体,蓄水能力达到3.5万立方米。今年以来,铁路桥涵洞一次都没淹水。同时,公园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
美国宾州兰卡斯特市雨水管理部门主管Ruth参观后说,寅春路湿地公园的海绵技术与美国差不多,非常不错。另一位来自美国水资源工程师院的专家称赞,虽然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个公园的设计与他在发达国家看到的相比,一点不逊色。尤其让他惊喜的是,园内还通过解说牌、地砖等形式,向人们科普海绵理念。
专家们还参观了栖霞区首条海绵路瑞福大街。这条道路快车道的积水通过侧分带立式排水孔迅速向慢车道汇集,慢车道除自身排水功能外,还连通路外旱溪。人行道采用的陶瓷透水砖是透水性能非常高的新产品。来自徐州、镇江的与会人员表示,在道路排水方面,这条海绵路的设计理念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
南京是全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此次在宁召开的交流会,展示了许多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材料。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研发的新型抗重载透水混凝土,解决了透水材料因抗压性不足只能在人行道、公园或广场使用的“通病”,并已在上海的快车道、慢车道上试用。我市建设主管部门表示对上海的试用效果将予以关注。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截至7月底,包括南京在内的首批9个省级海绵试点城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数263个。未来还将加强联动,把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整治、易淹易涝片区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