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江苏网讯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一直是国家深化医改鼓励分级诊疗的努力方向,但现实中,“社区医院吃不饱、综合医院挤不进”依旧较为普遍。说到底,两者在人才、技术、设备、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影响居民用脚投票的关键。区内缺乏三级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一直被视作雨花台区的民生短板,但多年来坚持量体裁衣、精准发力之下,通过大力发展医联体,实施内强外引战略,雨花探索出了一条打造精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新路。不仅屡次登上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上个月江苏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换牌仪式就放在了这里。
昨日,雨花精品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再传新消息,作为南京首个街道级卫生事业三年发展规划,西善桥街道计划三年投入3000万实现区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提升,打造出让居民收获满意度、幸福感的“15分钟健康生活圈”。
提升医疗服务助力打造理想教育小镇
“一共就不到4个医生,12名护士,几名药剂师。不仅没有职工食堂,没有单位车辆,一天也来不了50个患者。”在西善桥街道三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汇报中,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德春回忆数年前中心开讲座的情形,一楼四面透风的公共活动室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但四年下来,中心员工扩展到近百人不说,副高职称、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占比也超过一半,诸如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中医科等十多个科室设置齐全。不仅每天都有来自南京市中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坐诊,像数字化X光机、进口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早已实现普及。
不仅如此,中心还在智慧医疗领域做出尝试:医生为患者开出电子中药饮片处方后,直接传输到医联体核心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的中药房,由中医院的中药师进行审核、调剂、核对、煎药、熬膏等程序,并及时将药品配送至中心发放到就诊居民手中。类似的远程电子化医疗服务还包括各项生化检测数据的报告。如此,片区居民就真正有了不出远门就看上好医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条件,中心的医疗工作者也在医联体核心医院名师的“传、帮、带”下,提升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由此带来的变化是该中心门诊量、业务量逐年翻番,去年门诊量突破12万之多,住院突破700人次,前来就诊的居民无不满意而归。
“作为一座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的‘飞城’,迅速增长的各类人口健康需求和片区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并不匹配,特别是受秦淮新河、宁芜铁路分隔,地铁线路暂不达到、进城公交线路少等因素影响,如果不能就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遭遇突发疾病和大病时,居民恐怕就真的束手无措了。”西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经过数年努力,片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明显,但对标全国百强、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岱山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街道立足区情,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后,包括教育、城市管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理应成为实现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
三年发展规划催生民生短板蝶变
“结合未来三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街道提出了1+1>2,1+1+1<3的构想,在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五城共建’幸福宜居城的同时,竭力为居民打造出覆盖全域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记者了解到,西善桥街道目前仅岱山片区已有人口十万余人,未来三年,每年的增幅还将维持15%—20%。换句话说,三年后这里将聚集约20万人口,成为雨花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由此带来的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高质量需求将更为突出。提前谋划,精准发力已是迫在眉睫。
一般而言,事关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的规划,很难在街道这一级别出现。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人财物,还有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等方方面面,对于西善桥街道提出的这一举措,街道党工委在调研论证后认为有坚实基础,并专门请来雨花台区分管领导、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指导、把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告诉记者,岱山片区目前聚集了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民营诊所、急救中心等近30家医疗机构,另有岱山南社区服务中心在建。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一直是街道的支柱产业,像南京首批瞪羚企业筑康医药等相关领域优秀企业就位于辖区。此外,数十万人口的看病、就诊、康复、养老等需求本身也是庞大的市场。引导行业发展规范、提档升级不仅有助于居民民生福祉,也将强化相关产业的带动。
目前,西善桥街道已根据三年发展规划从完善制度、协调财政投入、加强人才储备、支持民营发展等多方面入手,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近3000万元全力打造片区医疗“小综合、大专科”特色的形成,让西善桥的优质社区医院真正实现居民看病少跑路、就医更放心、感受更满意。
通讯员 张晨瑾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