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全省比重“加码”;对外承包工程增长8%,占全省比重超四成……今年1—5月,上扬的数据彰显南京市开放型经济企稳向好、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为“双过半”打下坚实基础。
唤醒“沉睡”企业,拉长外贸“短腿”
外贸曾经是南京开放型经济的“短腿”,今年这条“短腿”被拉长。
数字显示:1—5月,全市累计进出口1604.7亿元,增长27.6%;其中,出口增长28.2%;进口增长26.7%,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上半年全市进出口将超额“双过半”。
这是南京市推动内外贸融合、创新模式挖掘存量取得的成效。
南京是零售业“龙头”的集聚地,在内外贸融合浪潮下,一批内贸企业变身外贸“达人”。拿桂花鸭来说,看准百姓消费升级,该公司专门组建外贸团队做起了进口牛肉生意,去年创造了破亿元的进口额,成了新晋外贸大户。
去年南京市还做了一次调查:全市外贸备案登记企业有12570家,而实际产生出口业绩的仅4800多家。一批企业的外贸业务板块在“沉睡”。为什么“沉睡”?一打听,老板们抱怨,出口业绩小、退税繁琐、利润少,觉得外贸业务是“鸡肋”。
把脉企业需求,南京市大胆创新。今年,南京市外贸综合服务出口退税池启动,首期10亿元规模,实行基准利率88折的优惠利率,该模式为全国首创,将加快企业退税速度、降低企业成本。
想让退税提速发生“质变”,还需开通绿色通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外汇、退税等所有环节的外贸服务。过去外贸企业3个月才能拿到退税,通过这些平台只需3个工作日。今年南京市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单位从去年的3家扩大到10家。
创新措施直击企业“痛点”,“破零”行动大有收获:在去年新增600家破零出口企业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市又新增破零出口企业348家,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582家。
创新基因显优势,投资首位度大提升
1—5月,南京市新增实际使用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全省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升0.3和1.8个百分点。
开年以来,南京各路招商人成了“空中飞人”。1—5月各区共组织55个团组赴境内外招商,举办各类专业招商活动39场,推进在手在谈项目近650个,共有169个项目签约,捕获新项目信息近600个,其中外资项目近90个。本月在深圳举办的“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推介会”,成功签约33个大项目。
更让人意外的是,5月,捷克共和国总统米洛什泽曼率领近80人的捷克商务代表团直奔苏宁总部,亲自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外国总统专程赶来和民企签约推动合作,这在南京还是头一次。
市商务局负责人说,南京的科教资源、人才积淀、文化内涵等优势,在新一轮创新型经济发展中正不断彰显,在客商眼中,南京的投资首位度已经大步提升。
推动“老带新”,宁企在海外形成相互照应的“朋友圈”
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也没有停歇。1—5月,对外承包工程全市完成营业额16.2亿美元,增长8%;新签合同额19.5亿美元,增长95%。
在非洲肯尼亚,今年出现了一支中国地质勘查队。肯尼亚首次将全国航空地质调查项目交给了来自南京的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省地质勘查技术院院长刘建东透露,他们在肯尼亚全境5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航空物流综合测量及遥感解译工作,合同金额达到6630万美元。
在非洲做了近20年工程的中江国际集团,携手“走出去”的“新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纳米比亚做起了文创产业,占地2万平方米的印务公司投入运营。
为推动企业“走出去”,市商务局贴身对接企业需求。推动“老带新”是今年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近期举行的全市“走出去”海外经理联谊会上,中材国际、南瑞集团等25家企业的海外经理分享了“走出去”经验。这样的交流会,每个季度都会举行,目的是让南京企业在海外形成“朋友圈”互相照应。预计上半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1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完成20亿美元,均达到序时进度。
本报记者 张希 顾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