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标兵戒毒所,也是南京市公安局15个监所之一。“我去了以后非常感动!”6月5日,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友这样介绍市局下辖的监管支队。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孔德信
通讯员宁公宣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
6月6日,下午。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隔着探视室厚厚的玻璃窗,小雪(化名)专注地看着妹妹举着的手机,眼睛不舍得眨一下。屏幕里正播放着父亲躺在病床上的视频。小雪目前在戒毒所女强戒区进行戒毒。她们姐妹会见的这一幕,在戒毒所民警眼里,再熟悉不过了,但民警们仍然关注着小雪会见时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默记在心,便于开展下一步沟通和教育转化。
女区有80多位戒毒人员和10位女民警。入口处的文化墙上挂着女警们的照片,看上去个个青春靓丽、活力无限,如果只看脸庞,很难将她们与高墙和戒毒联系起来。记者随着监管支队支队长葛晓东走进戒毒所发现,戒毒所特别像一所学校:运动场、讲堂、食堂,做操、上课、学习,背景板上的弟子规和孔子像……在戒毒所民警看来,这些耳濡目染可以更好唤醒戒毒人员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戒毒人员看来,戒毒所民警既是“老师”,又是“知心姐姐”。戒员过生日,民警一起动手烘焙做蛋糕;心里不愉快,拉民警面对面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倾诉倾听,像亲人也像朋友。
这是一家特殊的医院
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中心,是外人眼里的“特殊的医院”。到这里就诊的吸毒人员,可能患肝炎、肺结核、心脑血管疾病,但故意吞食异物、自伤自残的也不罕见。
2016年1月6日投入使用的医疗中心,是全省首个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医疗中心一楼,是诊室、药房、检查室、手术室,看上去和一般医院没什么不同,但二楼有个监控室,能显示出每间病房里就诊人员的一举一动。
医疗中心主任祝如清,已从事戒毒工作20多年,他说医疗中心建成后,戒毒人员的入所执行率由不足60%升至90%以上。据监管支队副支队长张文勇介绍,之前,部分吸毒人员自恃病残,流散社会实施盗窃诈骗、以贩养吸等违法犯罪活动,并造成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传播扩散。医疗中心的使用,直接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和病残戒毒人员收戒难、治疗更难的尴尬,减轻了对社会的危害。
南京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王军民介绍说,随着收戒人员的增多,有身患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以感染病毒威胁民警;有毒瘾发作人员行凶自残甚至无故攻击他人。民警被他们咬伤、吐口水的现象屡有发生。
任素琴护士长说,由于患者吸毒后血管发生变化,碰到特别严重的来输液,扎一针要一两个小时。“吸毒人员吞食长达24.5cm异物,戒毒人员在自己体内拍入8根长针……但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问题是戒毒民警和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除了科学防护,靠的就是大家无惧无畏的精神。”主治医师刘海斌主任说。“所里有位民警,处警中被一位罹患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咬伤胳膊,送到医院封闭观察了一个多月,等待是否感染的检查结果。为了不让家属担心,只说外出执行任务。后来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才放心回到家中。”王军民告诉记者。
这是一项“走心”的工程
“细读老杨的日志,我切身地感受到他正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化疗的痛苦,这真切朴实的一字一句中透露出的,是一名从警30多年的老公安最真挚的感情。”这是戒毒所副所长王一腾《民警“老杨”》里的内容。
老杨不老,58岁,是自称戒毒所“水电民警”的杨卫涛,既承担前台值班、戒区夜巡等值守工作,也负责水电维修、车辆保养等杂活。即使在身患癌症动手术的前后,老杨也坚持写民警日志。微驼的背影,嘹亮的歌喉,还有不论春夏秋冬,老杨都戴着一顶草帽和一个腰包,忙前忙后。王一腾回忆起老杨的点滴……
老杨只是戒毒所57位民警的一分子,更是南京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民警工作一个缩影。
2016年度,在公安部等级评定中,南京市戒毒所被评为全国标兵戒毒所,也是全省唯一的全国标兵戒毒所。“南京市公安局现有15个监所和1个‘涉艾’专用病区,承担着保障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顺利进行的重大责任。”葛晓东拿着一张印有南京公安监管LOGO的图纸,指着上面的心门图案说,南京监管追求打造“走心工程”。未来3年,南京市公安监管部门将重点做好两大中心建设,一是以市看守所、市拘留所、市收容教育所、市戒毒所四所以及监管医疗中心为主要建设项目的江北桥林监管中心,另一个是由支队机关和女子看守所组成的朝阳山监管中心,以“两个中心”建设推动南京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全面发展,跨入全国一流行列。
南京公安监管的LOGO上有一个“心门”图案。监管支队负责人说,在南京监管,在戒毒所,面对大收戒的繁重任务,面临收戒病残的风险挑战,监管民警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同时致力打造“走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