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两周年亮出“成绩单”

时间:2017-07-02

制图 施璐敏

昨天上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南京生物医药谷企业服务中心举行,发布会向近80家国家省市各级媒体通报了新区两年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情况,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新区官方网站、新区微博、微信公众号宣布正式启用,构建政府与群众密切交流的有效通道。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会上,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了新区成立两年以来工作总体情况。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江北新区,也是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两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锁定“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抢抓机遇、苦干实干,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9.63亿元,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19亿元,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88.74亿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3.31亿元,同比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73亿元,同比增长11.1%。

  聚焦六个强化求发展

两年来的具体工作,聚焦在六个方面的强化。

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省市相关要求,集中力量建设“南京江北新区等重要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分工协作,推进机制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今年省委书记李强调研时强调要努力在“三个新”上力求突破: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形态、不断推出新的兴奋点。

强化经济组织运行:立足新区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GDP、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0亿元,同比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0亿元,增长11%;出口57亿元,同比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约2.3亿美元,同比增长98%,有望顺利实现“双过半”。

强化高端资源集聚:制定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创新创业“十条政策”,在人才引进、众创空间建设、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强扶持;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剑桥大学中国(南京)科创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落户新区;联合江北11所高校成立新区高校联盟,南大高性能计算中心落户江北,与东大共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产业园等。

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总体规划》完成审批,《发展总体规划》目前正在省级层面报批。启动各类重要规划90余项,完成新区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50余项,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宁和城际预计2017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累计建成各级道路20余条、50余公里,中心区“四横五纵”主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已经建成,二期53公里已经开工;全长7.5公里的青龙绿带、一期1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项目等启动建设;一中浦口新城校区、鼓楼医院江北分院等优质配套即将建成,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等重点场馆加快建设,新区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结合“4+2”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方面,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南京)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预计明年8月一期竣工投产;总投资近380亿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基地项目落户新区。生物医药方面,集聚企业140余家,完成主营业务年收入近200亿元,中瑞健康共生城、中法产业园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新载体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73亿元的上汽桥林依维柯项目正式投产,高新区南汽项目正在实施产能提升工程,新区整车产能有望突破50万辆。

强化改革开放:2016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及产业园建设两个国家级试点工程落户新区;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新区仲裁院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完成挂牌;国家工商总局南京商标受理处在江北新区设立并正式运行;推进新区土地储备中心、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机构设置,推动规划国土“两规融合”;创新财税体制改革,与省政府投资基金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省市共建江北新区发展基金;设立新区星景健康产业基金18亿元;主动服务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与盱眙签订区域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未来核心区将实现许多新理念

未来新区将通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对外合作开放重要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新区发展,加速新区之崛起。

新闻发布会上,罗群还一一介绍了,未来核心区将实现许多新理念。未来核心区,将建一个五层庞大“地下城”,这片地下空间将承担治理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内涝等城市病,助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主要围绕地下交通、地下市政、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商业、地下人防等内容进行开发建设。未来,多条地铁线、停车场、商业配套、综合管廊等都将“下地”。在“地下城”市民可不受车辆通行影响,见不到汽车。

除了地下商业开发,地下管廊统筹是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最大亮点。为避免道路重复开挖填埋管线,未来江北新区核心区的电力、燃气、雨水、污水、供水、通信、空调水管等全部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管廊设置也更为合理,道路东侧或北侧设置雨水、电力、供水管,道路西侧或南侧设置污水、电信、燃气管,如果道路宽度超过40米,则两侧都设置雨水管,遇大雨时方便雨水快速流走不会积水。

江北新区还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全市最先设置了绿化储水系统,即通过公共绿地底部的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后储存,这些可以用来绿化灌溉和景观使用,每个调蓄设施的蓄水能力达5000立方米。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卢斌

  • 上一篇:本月20日南京网约车新政正式实施 不少兼职司机退出
  • 下一篇:矫正训练后孩子视力反而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