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坝上行

时间:2017-05-19

本报记者 齐美煜

八百里井冈的深处,八角楼的近旁,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坝上村。5月17日,沿着弯弯曲曲、铺着些许油桐花瓣的山路,记者走进坝上村,扑面而来的是绿色的山林、红色的根脉。

鲜艳的红旗下,一队身着红军军服的学员昂扬而至。他们是来自广州造船厂的党员骨干,来到坝上村体验“红军的一天”。正值晌午,经过了一系列练兵、急行军等军事科目之后,这支队伍接下来要体验的是制作红军餐。

60岁的吴云月迎在门前,热情地招呼着十几位学员进了家。红米饭、南瓜汤……她手把手地教着这些来自沿海地区的年轻人做着当年红军吃的饭菜。吴云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透着母亲才有的慈爱。这位母亲可不简单,她早年丧夫,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拉扯大。

素爽的南瓜、清香的红米,这些食材都是吴云月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准备的。“以前做零工,担砖头、石头,儿女担心我,万一哪天摔了一跤就危险了。现在好了,家门口也能赚钱,干的还是我们农村妇女拿手的煮饭活。”吴云月的话语里也充满了笑意。

丈夫去世的这些年,吴云月过得确实辛苦。家里缺乏劳动力,村子又交通闭塞、缺乏资源,虽然使了十二分的气力,却总也摆脱不了贫困。转机出现在这两年,村里搞起了红色旅游,不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都参与进来了。

“红军餐一位学员收费是33元,3元交给村集体,30元中成本是15元左右,我能赚到15元。”吴云月的账本详详细细,“算下来,我一年光红军餐就能赚到1万多元。”

说话间,学员们在吴云月的指导下做好了红军餐。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客厅,大家才发现,客厅里别具特色――墙上挂着斗笠、蓑衣,以及一张张刻录着红色革命岁月的老照片。吴云月解释说,这里是井冈山,当然就得有井冈山特色。这样能让大家吃了这顿饭能记住坝上,记住井冈山。

送走这拨客人,吴云月又忙碌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根本停不下来。她十分满足也十分享受着这个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机会。指着墙上挂着的帮扶干部公示牌,老人说:“政府很好、帮扶干部很好,打个电话干部都会上门来帮忙。但我很少打,不能什么都靠政府。自己年岁虽大,但只要有口力气在,日子就不愁。”

蓝卡户李代文不仅接待学员,还搞起了山羊养殖。目前,李代文共养了70只羊。当记者慕名拜访这位50多岁的大叔时,直性子的他热情地带着我穿过层层密林去参观羊圈。早年,因为家里孩子多,还有年迈的祖父要赡养,李代文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本地打零工,他还曾翻山越岭去卖肉,为了赚钱什么苦都吃过。2013年,已经48岁的李代文在和亲戚的聊天中,萌生了养羊的主意。因为山羊繁殖力强,每隔七八个月就可产一胎,每胎常产双羔。坝上村在大山深处,将羊放养在山坡上,也不需要太多精力去照顾。而且,本地养羊户很少,容易卖个好价钱。

“去年,我卖羊赚了2万多元,红军餐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妻子在外打工收入1万多元,全家一年收入近5万元。”这个昔日一分钱难死英雄汉的贫困户,如今腰杆挺直、扬眉吐气。

记者手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政府千方百计扶贫让百姓获益良多。然而,脱贫致富绝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要靠自己的不懈奋斗。坝上村民正是凭借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斗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 上一篇:早莺争暖树 春水起微澜
  • 下一篇:萍乡严厉整治交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