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30日,樟树市临江镇的镇党委书记傅凌云收到一封来自辽宁省抚顺市的信件,是一位86岁老人的寻亲信。
这位老人,要寻找什么亲人?这封寻亲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情缘故事?9月6日,本报记者赴临江镇进行了采访。
《清江诗萃》关于裴汝钦的记载
裴家老宅外景
一封跨省来信
“这封信是今年8月30日邮寄到镇里的。”傅凌云说,写信的老人叫杨健,是来请求镇里帮助,希望能找到文化名人裴汝钦的后人。
傅凌云向记者介绍,他通过查阅史料,发现裴汝钦不仅是樟树的文化名人,也是江西文化名人。
据《清江诗萃》序言记载,裴汝钦(1866年―1940年),字建诚,又字鉴澄。清江临江镇裴家园人,民国《宁德县志・卷之十三・职官志》有传。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两年后开始宦游福建,历任宁德、诏安、浦城、侯官、瓯宁、闽县等县知县。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推举为福建都督府财政司次官,福建西路观察使。袁世凯曾诱以高官,但力辞不就。1924年参与编修《江西通志》。
傅凌云告诉记者,杨健老人自称今年86岁了,系裴汝钦外孙女,来信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当地政府找到裴汝钦后人的线索。
一段尘封往事
家住辽宁的杨健缘何要写信来樟树找裴汝钦后人呢?记者电话采访了她。
杨健告诉记者,她并不是裴汝钦的亲外孙女。“裴老先生是我的叔伯外祖父,但我的母亲裴翠姣,后改名裴友贞,是裴老先生抚养成人的,视如己出,直到结婚后才离开,随我父亲迁到武汉。”杨健告诉记者,母亲结婚后曾从湖北带着杨健的姐姐到樟树看望裴老先生。
“我自能记事起,发现母亲从未提及自己的生父,但对外祖父裴汝钦总念念不忘。60年代,我哥曾到樟树老家打听裴汝钦以及裴家人的下落,但终究还是没有联系上,只听说举家搬到南昌去了。” 杨健说,至今未能与裴家人联系上,感到很无奈。
杨健向记者介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与裴汝钦一家失去了联系,这成为她母亲一生的憾事。前不久,她二哥的孩子因公出差到江西,与临江镇政府取得了联系,并得知外祖父家的老宅子还在。
“有了外祖父的消息,我们后辈都感到很欣慰,遗憾的是,我们家只有我大哥知道舅舅的名字,可惜他已过世,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外祖父后人的信息。”杨健老人说。
一个待了心愿
杨健老人向记者介绍,现在他们兄妹也分散在武汉、西安、北京、抚顺,但是联系上裴家人,成为当前他们兄妹共同努力的一件事。
傅凌云告诉记者,为了帮杨健老人家寻亲,他们也在查找裴汝钦在临江镇的有关印迹。通过查阅本地的地方志,发现镇上粜米街(后改名为兴无街,现改名为民主街)有个叫裴家园的地方,与裴汝钦有关。
9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距离镇政府不远的民主社区民主街。在一栋三层小楼的后面,一栋带有厚重历史印记的老建筑赫然入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栋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就是裴汝钦故居。进大门后中间为厅堂,两边为房间,一边四间,共八间,前厅和后厅各有一眼天井,厅堂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砖,方面则铺着木板。
“这个地方面积原本有六七亩大,还有一座大戏台,有很多大院子与大房子。”66岁的居民周享辉说,他老家就在裴汝钦故居的对面,仅一路之隔。因此,他小时候经常来裴家园玩耍,但从未见过裴家人,听父辈讲,裴家人很早就迁走了,但迁到哪里去了却不清楚。
傅凌云告诉记者,通过查阅了《清江县志》《临江镇志》等史料,以及《樟树古代诗词选》,发现裴汝钦对老家清江怀有深厚的感情。
《樟树古代诗词选》就收录了裴汝钦多首关于描写家乡清江风景的诗。其中,最为知名的有《清江远眺》:年来幽兴在林泉,两屐花扶眼倍鲜。 岭残云飞夕照,芦汀芳草染晴烟。红稀远树秋霜岸,绿漾轻桡野水天。强欲将身侣鱼鳖,多情鸥鸟竞相怜。
“不管在镇上找到的这些记忆,对于杨健老寻亲有没有价值,但我认为杨健老人寻亲背后,还包含有一份感恩之情,理应支持与褒扬。” 傅凌云告诉记者,他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也在尝试多种办法,帮杨健老人寻亲,更希望通过本报这一平台,帮杨健老人了结一个心愿。如果读者有什么线索,可与记者联系,手机:13607089528。
本报记者洪怀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