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他们有共同名字 群众贴心人

时间:2018-11-10

撂荒的土地变成了“互联网+认养扶贫基地”、陈旧的土屋被改造成民宿、祖辈传下的挂面技艺成了致富门路……萍乡的广袤田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离不开萍乡市各县区一批批“群众贴心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推动和见证了乡村巨变。

贴心人让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

初冬的上栗县赤山镇幕冲村,百亩金丝皇菊迎风怒放。刚刚年过60的何火生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了“股东”。去年10月,包括他在内的216名村民迎来第一次合作社产业分红,现在老何每年可以从合作社领取2.36万多元。

老何这块新收入,来自于8名党员“群众贴心人”创办的幕冲村金丝皇菊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专门拿出20万元股份基金,作为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兜底扶贫基金,长期享受分红收益,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党员干部回出生地做贴心人

2008年,萍乡市上栗县探索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创新开展“群众贴心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党员干部派回出生地(挂点地)担任贴心人,10年来,萍乡市各县区累计派出21批4.64万次“群众贴心人”。

“企业特派员尽心尽力帮我们做实事,不吃公司一顿饭、不拿公司一分钱、不增加公司一点负担,我们从内心感激。”萍乡天涯种业公司董事长张少虎说。

张少虎所说的特派员是萍乡市农业局的调研员肖一戈,他作为企业特派员来到萍乡天涯种业公司,在争取项目、优化管理等方面跑前跑后,助力企业发展。

乡贤成贴心人带动文明乡风

萍乡市“群众贴心人”起于党员干部之中,但绝非止步于党员干部层面。如今,该市“群众贴心人”队伍已从最初党员干部单一来源,发展壮大到来自不同领域、行业和阶层,这得益于该市创新推行的“党员+身份认领”和“党建+乡贤服务”两种工作模式。

过年燃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但考虑到环保,芦溪县城禁放烟花爆竹,而芦溪镇东阳村不处于县城内,却依然遵守不燃放烟花爆竹的村规民约。

村民观念的更新,源自以“群众贴心人”为代表的优秀乡贤在农村示范引领的乡风文明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东阳村”倡导文明乡风,风气变了,风貌新了。

“贴心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萍乡市在总结提升“群众贴心人”经验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了以屋场贴心会、旬会制为载体,服务群众为宗旨的联系服务新模式。

去年9月,正值萍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紧要关头,该镇同时召开16场街区“贴心会”,主动摆开龙门阵,与群众促膝而谈,问民需听民声,农贸市场、街道白改黑等系列改造深得民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栗县通过“屋场贴心会”已收集意见建议达3000余条,确定议题200多个,召开贴心会3200多场次。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廖济堂

  • 上一篇:小轿车高速上随意变道 被小货车追尾反担全责
  • 下一篇:破解困局 让“放心阿姨”不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