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江西“扶贫套餐”圆贫困群众“小康梦”

时间:2018-11-24

本报讯 (记者黄继妍)“我穷了大半辈子,现在赶上了好政策,在家门口就可以做事赚钱了。”在万年县奇彩箱包公司的扶贫车间内,贫困户朱次花正在车间忙碌着。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其他5名贫困户。他们都是通过人社部门的就业培训后,就近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就业扶贫队伍中,建设了5000余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了5万余人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脱贫攻坚,必须确保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作为我省重要民生部门之一,省人社厅全力打好组合拳,夯实就业扶贫和社保扶贫等多项举措,推出系列“扶贫套餐”,为赣鄱大地的贫困群体圆了“小康梦”。

前不久,武宁县工业园源口村的贫困户黄樟朝,接到了一个令他欣喜的电话。武宁县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告知他,政府为他“埋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已经到账了。这意味着,自己没钱参保的黄樟朝,将来也能领养老金了。实际上,早在2015年,我省就把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贫困人口保基本、保生存、保长远的重要举措,陆续在全省25个贫困县进行全面推广。几年来,我省不断细化社保扶贫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财政代缴保费的做法,为贫困人口参保兜底。为了让参保群众享受到便捷服务,省人社厅推行参保费用由金融机构代扣代缴、在村级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等措施。目前,我省社保金融机构代扣代缴率、便民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5%。

没有一技之长,是阻碍贫困家庭增收的“拦路虎”。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有就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厨师、焊工、电工、挖掘机、劳务经纪人、乡村旅游能力提升等一系列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能吃饭”的转变。对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转移就业,“打包式”推荐,进一步实现稳定就业。现在,我省已探索建立了符合江西实际、具有江西特点的“6+1”就业扶贫模式,即打造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就业扶贫专岗等6类平台,建立起涵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就业服务、金融支持、督促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机制。

为确保就业扶贫精准到位,我省人社、扶贫、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精准聚焦各个贫困群体,全面推进实施了就业援助月、春暖赣鄱、春风行动等系列就业专项活动,抓住春节前后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活动,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帮扶。同时,不定期开展人社就业扶贫专项督查,推动就业扶贫政策的落实。

  • 上一篇:新余一名正厅级领导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 下一篇:南昌率先试点黑烟车电子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