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如琼 本报记者 殷 勇
最近,在安义县古村群所在的罗田村,熟悉贫困户杨小兰的人都说她胖了。杨小兰笑着说这是“心宽体胖”。
让她心宽的,是生活的大变样。以前,由于丈夫卧床十余年,沉重的医疗负担,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一家人几乎全靠借贷生活。而如今,杨小兰一家光是靠合作社分红和土地租金,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在古村做保洁、帮合作社采莲子,收入还能翻一倍。
安义县一项推动广大干部深入群众当中的“一号大调研”,让许多像杨小兰家这样的贫困家庭,都有了一套量体裁衣似的帮扶举措。
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干部们帮我们把很多事情都想到了”。
在水乳交融中,凝聚发展共识
一段时间里安义发展缓慢,由此带来了遗留问题多、民生欠账多、群众意见大,而干部也是畏难思想严重,在矛盾前退缩,在工作中畏惧。
“士兵就要在战场上磨炼,干部就要在群众中历练。”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组成之后,解剖阻碍安义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干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导致思想不统一、力量被削弱。为此,2017年2月,安义着眼于用好党开展群众工作和调查研究的“传家宝”,推出“一号大调研”活动。从此,每月第一天,全县87个机关单位的2100多名机关干部,都会按照网格划分,走进11个乡镇场105个行政村,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桌饭,同在一起劳动,在走亲连心中,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带上来。
“供销社干部来的时候,我以为就是做做样子,拿本子记两下就没事了。没想到他们不仅每个月都来,还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这是万埠镇大垅村村民张四毛在搬进新家后感慨的话语。这也是“一号大调研”跳出“任务式”和“候鸟式”调研的传统套路,在群众心中打开的一扇“窗”。透过它,干部惦记着群众,群众盼望着干部,大家开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对此,安义县委书记李松殿告诉记者:“‘一号大调研’的推出,不是无中生有、心血来潮,而是在困境、困局、困难中逼出来的,但这一逼,逼出了安义大发展的新天地。”
在调查研究中,找到发展方向
在万埠垦殖场,一个公交临时招呼站的设立,让周边出行不便的群众交口称赞;在长埠镇木马村,一场改头换面的新农村建设,让村民们欢欣鼓舞……这一个个变化,都是“一号大调研”给群众带来的切身感受。
为了避免“一号大调研”走过场、搞形式,安义县出台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并把中医“望闻问切”四步法引入其中。望,就是看群众生活怎么样;闻,就是听群众的满意度;问,就是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困难;切,就是对症下药,拿出办法。为此,每一位干部走进群众家里,都会填写一张问题收集单,再交由“一号大调研”办公室分类转办,监督落实。一年多来,“一号大调研”活动共走访群众近3万人次,收集意见50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1970余个。
通过走亲连心,干部们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发展的强烈期盼,对发展方向有了精准把握。安义县也不失时机地启动“一园多产、一河两岸、一谷四片、一路一带、双创驱动”五大引擎,全力推进“古村开发、跨河发展、决战工业和乡村振兴”四大行动。
在鱼水情深中,激荡发展动力
在安义采访,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速度”。继去年仅用16天就完成潦河南岸拆迁之后,今年6月,安义又移师北岸,只用12天就打通城市中轴线,完成了凤山片区3个城中村旧改征迁任务。今年4月,在安义古村三期开发的主战场京台村,180多户房屋的收购拆迁工作,仅用20多天就全面完成。而在承载安义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桥头堡――安南小镇,仅用1个月完成了3000多亩征地,3个多月完成了整个小镇一期商业配套项目建设。
为什么这么快?李松殿说:“这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干部的忘我奉献。”
在安南小镇项目所在地,当地村民吴家敏谈起自己接受征地60亩支持小镇建设时,感慨地说:“过去,镇村干部就经常来我家里,关心我的生产和生活。后来,当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安南小镇建设将彻底改变这一片的面貌时,就在征地协议上签了字。”
不是等到干部有需要再去找群众,而是当群众有需求,干部就能挺身而出。近年来,随着群众工作观念的转变,安义依靠群众力量,走顺了城市旧改征迁路子;依托群众智慧,走好了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发挥全民优势,走通了建材产业转型路子;顺应民心,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使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多年来保持在全省前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