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南昌城区中山路、胜利路等繁华地段仍人流如织。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群志愿者正冒着严寒、放弃休息,做着另外一件事――寻访街头流浪露宿人员,给他们送去爱心与温暖。
1月1日凌晨,南昌城区最低气温降至零度,路边仍有很多残雪。由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南青基金)组织的15名志愿者分成两组,乘车在南昌街头搜寻流浪露宿人员。
记者看到,在汽车后备厢里,塞满了一个个爱心大礼包。在活动前一天下午,价值3000多元的爱心物资已经在志愿者微信群中被“认领”完毕了。爱心物资被分成25份,每份都有棉被、大衣、棉鞋、食品、创可贴、冻疮膏等,还有一个包含20元现金的红包。
“流浪人员往往很晚才会回到露宿地点,所以我们每次都是深夜送爱心。”南青基金秘书长施展是这个爱心活动的发起人,活动从2010年开始,已经坚持了9年。9年来,共开展活动50多次,救助流浪露宿人员逾1500人次。
出发不到10分钟,志愿者们就发现了第一个爱心目标。在中山路一家银行营业厅的门口,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者正侧躺在地上,身上并无被褥。
一名志愿者走了过去,将爱心礼包轻轻放在地上,并给流浪者盖上一床新棉被。这时流浪者惊醒了,发现身旁的爱心物资后,连连拱手致谢。志愿者帮他压了一下被角,道了一声“新年快乐”,迅速离去。
“这些流浪露宿人员并不是乞丐,自尊心往往很强,一般都不会主动索要物品,有的甚至还会拒绝。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低调一些,在送爱心的同时给予尊重。”施展向记者解释。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路志愿者已经找到了7名流浪露宿人员。对施展来说,省城流浪露宿人员分布图早已收藏在大脑中――他们大多习惯露宿在风小、噪音小、黑暗的场所。
尽管这样,要在南昌街头顺利找到这些流浪露宿人员,仍然需要耐心和运气。活动结束得最晚的一次,志愿者们直到凌晨5时才回到家中。
“这些物资都是大家送来的,如果不送出去,总感觉对不住大家的这份爱心。”志愿者罗丽笑着对记者解释,每次搞活动,她都要习惯把所有的爱心礼包都分发完毕才回家。
9年的爱心坚持,让志愿者们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成就感。这其中,他们还发现了几名走失的老人和赌气离家的孩子,并通过联系民政部门和警方,成功将他们送回老家。
“民政部门有救助站,也会开展类似的活动,但不可能覆盖到所有需要救助的人群。所以我们希望用志愿者行动,协助相关部门关爱这些边缘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和温暖,同时也影响更多的人,让社会更和谐。”施展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活动发现南昌的流浪露宿人员总人数在逐年减少,这让他觉得很欣慰。
凌晨3时许,最后一个爱心礼包在八一广场送了出去。志愿者们互道“新年快乐”,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朱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