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我们都是追梦人(图)

时间:2019-01-15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郑重的嘱托,激励着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继续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过去一年,江西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成绩,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值此江西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记录奋斗者的故事,一起为梦想加油!

人民警察邱娥国:追梦50余载,我仍在努力奔跑

■信息日报记者李逊、实习生赖敏 文/图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即使我已退休,但初心未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新年伊始,邱娥国先后来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为全省上千名高校师生作了精彩报告,分享了在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深切感受,讲述近30年从警生涯和退休后的工作生活经历。

如今,邱娥国眼角的皱纹和黝黑的皮肤上显示出岁月的痕迹,但一身整洁笔挺的警服与和蔼的笑容,尽显严谨与热情。15年的部队生活、27年的民警生涯已经结束,但退休的邱娥国依旧发挥余热,他告诉记者,“我今年73岁了,追梦已经50多年,但我仍然在追梦,仍然在奔跑,我照样奔跑在社区,奔跑在派出所,奔跑在大街小巷。”

他像一台装满户籍资料的计算机

回想起55年追梦路,往事仍历历在目。

邱娥国1964年9月入伍,1979年底,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南昌市广外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参加公安工作。1990年调往筷子巷派出所继续任户籍民警。在这里,邱娥国为了熟悉每家每户的户籍信息,走遍了每一段路,每一层台阶,有时为确保户籍信息的准确度,会为了一个名字,一个住址,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但正是因为这一份对工作的认真与细心,使得邱娥国对辖区内的大小事务,烂熟于心,谁住在哪里,别名是什么,邱娥国就像是一台装满了辖区户籍资料的计算机,随时检索,张口就来。

正因为这份熟悉,邱娥国对于辖区内各户人家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各家各户的困难之处,也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辖区内的“困难户”,邱娥国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12月的一个寒冷的冬日,弥留之际的黄糯女老人面对成群的儿孙,却一直呼喊着多年来在身边照料陪伴的邱娥国;同样,人们也不会忘记,每年除夕夜,邱娥国都会把徐银娣等三位孤寡老人接到自己家中,陪着他们过一个团圆的春节……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入伍15年,从警27载,退休也已12年,但邱娥国用他的坚守来诉说着他从未改变的初心以及他对追梦路的开拓。

退休后依旧是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总有人会这样问邱娥国,“你怎么退休了还不消停啊?每天还忙活这些干啥?”对于这样的问题,邱娥国总是笑着回应,“我这一辈子都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我就是要像雷锋那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邱娥国退休后显得更“忙碌”了。2014年冬天的一天晚上,邱娥国与老伴散步,遇见一位老人在地下通道内蹒跚行走,一小时后,两人返程再次遇见这位老人。于是,邱娥国上前询问,不久他就意识到,老人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无奈之下,他在老人的衣服口袋找到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留有电话号码。邱娥国立即联系了老人的家属,约定在赣江宾馆门口等待。

年已七旬的邱娥国,背着九旬老人,走几步歇一下,断断续续走了100多米,来到赣江宾馆门口。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后,老人的家属终于赶来了。

这样的小事,在他的退休生活中,数不胜数。警服在身上的时候,他是人民群众的好警察,警服不在身上的时候,他是人民群众的知心人。邱娥国一直坚守的为民初心从未改变,砥砺着他在追梦路上前行。

虽然邱娥国退休了,但他的精神仍不断激励着后来的人。多年来,新进筷子巷派出所的民警都要学习一遍邱娥国的事迹、听邱娥国讲一堂党课、跟随邱娥国下一趟社区,将“邱娥国精神”延续下去。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对追梦人邱娥国来说,这份评价,既是无上的骄傲与光荣,同时,也是无比沉重的责任,荣光背后,承载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生的追求。

“90后”扶贫干部黄浦:贫困户的“暖男”

中国江西网宜春讯 记者易志红、曾志翔报道:在宜春市袁州区辽市镇,有一位名叫黄浦的“90后”扶贫干部,在驻村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不仅用真情换真心,赢得了身边人的口碑,更是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院前村隶属袁州区辽市镇,由于地处山区,环境闭塞,加之离中心城区较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2016年,全村700余户居民中,贫困户有51户。2016年8月,黄浦被派往院前村,成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的扶贫之路由此正式启程。

黄浦在院前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短时间内走访该村51户贫困户。通过走访,黄浦基本了解到全村51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脱贫诉求。走访之后,黄浦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清单,立志从小事做起,为每家贫困户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易本生是院前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儿子十岁那年突发癫痫病,几十年来,疾病让他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儿子每天都需要吃药,不然就有可能发病,他的生活全都需要我们负担。”易本生告诉记者。

黄浦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采取了三种方式进行综合帮扶:一是通过村委会,给易本生的儿子安排了公益性质的环卫岗位,每个月可以领取800元稳定工资;二是帮助他买药看病,成了易本生家与城区医院之间的“专职司机”;三是帮助易本生销售自家产的茶油,增加经济收入。

2019年1月10日,记者实地采访的当天,黄浦将一笔6000元的茶油收入交到易本生手里。易本生感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我只在电视新闻里看见过无私奉献的好人,以为是假的,但黄浦书记让我觉得无私奉献的好人真的存在,我不善于表达,但心里面是真的感谢!”

在院前村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黄埔争取了百余万资金,其中,有接近一半投入到院前小学的翻修建设。院前小学教师张峰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用于建设教师宿舍、平整操场和翻修窗户等,改善了教师们的生活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此外,黄浦还发起了捐助活动,给小学生们送去了崭新的文具和生活用品;通过多方沟通,黄浦甚至自掏腰包,租车带着六年级学生前往城区小学、市博物馆参观,开阔他们的眼界。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黄浦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又一件的“走心”又“暖心”的小事,逐渐获得了村民与同村干部的认可和尊敬,成为有口皆碑的好干部。

小学校长余建中:带着留守孩子追寻乡村“足球梦”

■信息日报记者沈冠楠/文、中国江西网记者舒言成/图

校长余建中

从以前的水泥地变为绿茵场

课间同学们也不忘来一场比赛

“今年我们在市比赛中只拿到了第四名,明年一定要拿冠军!”说话的是今年五年级的松湖和平小学学生熊贵根,语气雀跃而坚定。由于长相酷似马云,他又被称为小马云。前不久,由熊贵根率领的和平小学小队在第三届南昌市青少年农村校园足球联赛 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而谁能想到,这群留守孩子组成的足球队刚接触足球时,仅仅能在学校附近的一块滩涂上踢球,球门仅仅是两根棍子,而熊贵根自己,去年险些因为母亲患癌难以继续上学和踢球。

记者了解到,孩子们踢球的梦想得以逐步实现,离不开和平小学校长余建中和志愿者们的培养和帮助。而余建中自己,也在支持留守孩子踢足球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着乡村足球梦。

足球梦在乡村小学向阳而生

故事要从2014年夏天说起。那时,身为和平小学校长的余建中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邀请――要学校派一支足球队参加信息日报社组办的江西乡村足球世界杯公益比赛。

听到这个消息,他又新奇又犯难。原来,和平小学就是一所典型的偏远村小,距南昌城区60多公里。那年上学期,全校在读生只剩下73名,其中80%为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几乎从未接触过足球。不会踢,怎么去比赛?

幸好,负责对接和平小学的江西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派来了两名志愿者作为足球教练来到了学校,看着志愿者们脚尖跃动的黑白精灵,孩子们瞬间被吸引住了。就这样,和平小学的孩子们从不认识足球,到喜欢上足球,再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总决赛。虽然没有取得冠军,但一颗关于足球的种子,已然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心里。

梦想的种子一旦埋下,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破土而出。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一遍遍地跑来问余建中:“余校长,我们以后还能继续踢球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余建中给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勇发了一条短信,希望学院能派支教老师到学校继续教孩子们踢球。没想到对方很快回电话表示:“全力支持!”并派人来实地考察。

希望将足球梦带给更多的乡村孩子

在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支持下,一批批支教老师陆续来到学校教孩子们踢球。

没有绿茵场,就在学校旁边的一块天然滩涂上踢球,没有球门,就立两根棍子作为标识,就这样,和平小学的“校园特色足球”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个学生都爱上了踢足球……

不仅如此,余建中还拉上了周边4个村小一起发展乡村足球, 孩子们通过踢球,不仅找到了快乐,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热情。

2017年6月,在和平小学的河滩草地上,南昌市第一届“少年志・绿茵梦”趣味足球赛举行,全市18所学校参与了这一赛事。同时,和平小学也在新建区教科体局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块小型足球场。实践证明,和平小学“校园特色足球”项目实现了多赢,为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打开了突破口。

据了解,在当地的乡村足球发展起来后,新建一中每年都会在和平小学及周边乡村学校招收具有足球特长的孩子。熊贵根的几位师兄师姐已经通过足球去了新建一中。而他的目标,也是那儿。

作为校长,余建中全力守护着和平小学孩子的足球梦,而在2018年,他又将乡村足球带到了新的学校――兼任新建区松湖中心小学校长,这同样是一所几乎没怎么发展足球的村小。

余建中告诉记者,目前已为松湖中心小学申请了足球支教老师,并着手组建校足球队,2019年,希望能解决孩子的踢球场地问题。目前,该校的“球场”还是水泥地。

几年前,没有人能想到,足球的种子能在这片偏远的乡村生长,几年后,和平小学已成为南昌市乡村足球的重要发源地。这其中,满载着余建中和留守孩子们赤忱的足球梦。

“90后”沙画师伏紫菱:今年画完南昌所有地标建筑

现场画滕王阁 李龙供图

中国江西网南昌讯 记者孙娟、实习生付康报道:1月11日,初见伏紫菱,她正拖着五六十斤的沙画用具前往一家公司年会现场。一切布置就绪后,她抓起一捧细沙开启演出前的彩排,手抛、撒、铺、捏、漏、捻……人物、山水、建筑等各式各样的造型瞬间呈现在眼前。虽已从事沙画行业六年有余,但严谨的性格让她养成了反复琢磨的习惯,在她看来,每一场演出都是在一笔一画雕琢梦想。

在南昌,伏紫菱喜欢对南昌的地标建筑进行沙画创作。滕王阁、绳金塔、八一广场、八一大桥、双子塔,伏紫菱在创作之前,都会去实地拍照,再进行描摹、写旁白,最后用沙画形式展现出来。她说,2019年的目标是画完南昌所有的地标性建筑。

谈及下一步规划,伏紫菱说,江西的沙画艺术在全国并不具备优势,她希望可以让沙画艺术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参与创作,既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能让沙画艺术得以传承普及。

农村娃张文武:从埋头干活到有自己的公司

中国江西网南昌讯 记者李志强报道:农村娃张文武从安装电梯的学徒工起,埋头于接活儿干的机械循环中,多年来只想努力做好工作赚更多的钱。周而复始地过着接活儿干的打工生涯,他似乎没有想摆脱的想法。一天,他恍然悟到:不懂电梯技术的在卖电梯,我懂技术明明有优势,为什么我不能卖电梯?于是,创业成立公司的想法在他心里萌动,他开始追梦。

十多年前,张文武是一名靠技术活命的电梯安装工人。电梯安装是个技术活,张文武得从学徒做起。量尺寸、定配置……跟在师傅后面学这学那,是张文武乐此不疲的事。那时候,他想法单纯,就是快点把手艺学会,早点出师,拿到比当学徒更多的钱。张文武逐渐成了电梯安装的一把老手,2000年左右,大城市很多高楼拔地而起,电梯安装行业不愁没活干,张文武就带着家里的几个亲戚都来干这一行。

2004年,同是电梯安装工的朋友邀张文武到南昌来安装电梯。来了之后,张文武发现,南昌城市建筑迎来大发展时期,而电梯安装行业缺少有经验的工人,电梯安装的市场空间大但竞争小。与朋友的合作完成后,张文武当下就决定,放弃回大城市,留在南昌接活儿。

从大城市来的张文武,拥有丰富的电梯安装经验,加上他做事力图做到最好的理念,他的安装队很快就在南昌打开了局面,活儿越接越多。

这样埋头苦干了六年多,到了2010年,德国某品牌电梯的经销商找到张文武,说南昌新洲路中山桥附近有栋40层高楼需安装电梯。虽说安装难度系数高,但难不倒张文武的安装队,电梯安装好后,他们的安装技术得到了经销商认可,从此便与张文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只要有活儿,对方就找张文武来做。

扎根电梯安装许多年,张文武仍旧是一名安装工人,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活儿找上他,他的眼界也开阔了。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一点点想法,不想再靠接活儿给别人打工,一个小小的梦想――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当他这么想时,他又想道:“电梯经销商对技术不专业,不懂安装。我懂安装技术,我去做电梯经销应该更有优势呀!”像是恍然大悟一般,张文武意识到,自己在电梯安装行业积淀多年,建立了好口碑,积攒了不少人脉,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把电梯经销和安装结合起来做。

行动始于想法。张文武找到上面提到的德国某品牌电梯厂商,希望能让他做代理经销商。凭借之前愉快的合作经历,张文武其实早就获得了厂商的认可,他的代理权很轻松地就拿下了。随后,成立了一家以电梯销售为主的公司。

张文武说自己是个不爱做梦的人,所以才做了好多年的电梯安装工,就为能多挣钱过得更好,安于现状多年后,才有了一点点的想法,也就是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他抓住了,就在行动上点燃它,通过努力,才有了电梯安装工到公司负责人身份的转变。

“梦可以不大,但不能没有梦,有梦就要去追。”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张文武心有感触地说,不要禁止心里去做梦,有了想法就去尝试,或许经过一些磨炼,梦就实现了。

  • 上一篇:资溪24岁小伙徐灿赴美冲击世界金腰带(图)
  • 下一篇:以出售低价手机电脑为名虚假发货骗钱 南昌一男子获刑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