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

时间:2019-03-14

本报记者 郁鑫鹏

当“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双双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当下,赣鄱大地千万农民的健身与健康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必要。

如果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红土地的农民还在把下地干活当作健身锻炼的话,那或许是因为他们已很久没有走到乡间田野,没有看到乡村一片片标准篮球场、一张张乒乓球台,没有听到农民朋友在健身路径上拉家常时不时爆发出的爽朗笑声。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2006年,我省开始试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下简称“农体工程”)。农体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对象,建设标准包括一片标准篮球场和两张乒乓球台,让广大农民健身有场地,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条件的体育设施。

近日,记者穿乡镇入村组进农家,体验农体工程带给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老百姓健身有了好去处

靖安县体育局门口,有一块宣传栏,宣传栏里有一张靖安县地图,地图上的村庄插上了不少小旗帜。体育局局长罗旋介绍,靖安有75个行政村,结合我省农体工程每个3万元的项目资金,靖安县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每个配套8万元,再加上村里自筹部分资金,现在他们建起的农宿文化广场有110多个,实现了村村覆盖。据悉,每个农宿广场配备1片篮球场、1个小舞台和4件健身器材。

与靖安一样,行走在赣鄱乡村的大道小路上,凡是能看到篮球架、健身路径的地方,那十有八九就是农体工程的建设项目。本着“适用便捷”的原则,“落户”在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长塘村村口的农体工程,过去该区域是一口脏乱差的臭水塘,现在是1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有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

省体育局调研发现,各地普遍希望将农体工程建成村里的“地标性”建筑。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体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投入。长塘村村干部告诉记者,2014年,省里补助的项目资金为2.5万元,最后建成花了15.8万元,其中13.3万元是村里自筹的。与长塘村不同的是,宜丰县新昌镇良岗村良冈组“傍上”宜丰县工业园区这个“大款”,最后投入21万元建成的农体工程成为村里“高大上”的去处。另外,一些财力比较雄厚的地方,如南昌县的农体工程纳入县民生工程项目,相关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农体工程起到了杠杆作用,就是用有限资金撬动社会各类资金涌向乡村,呈现出以各级体彩公益金和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和省级投入农体工程扶持资金2.73亿元,推动全省57.1%的行政村建有农体工程项目9668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80万平方米。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刘钢说:“‘农体工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农民群众身边多了一片健身的场地,增加全民健身场地的面积,让农村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有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使体育工作在农村农民心目中长久地拥有了一席之地。”

农民的健身观念已经改变

过去,村民们认为“无病即是健康”“下地也是健身”,如今因为农体工程的深入,这些旧观念逐渐成为历史,而且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不少农民的观念已经改变。

靖安县宝峰镇毗炉村是个移民新村,有90多户300多人。记者见到村民温顺斌时,他正与几个年轻人在篮球场上练球。“今年的‘农宿文化节’,要举行篮球比赛。”原来,宝峰镇每年拿出体育专项资金,引导社会群体积极参加全市、全县的广场舞、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这些队伍每次参加竞赛镇里都会提供活动资金。另一位练球的村民说,以前,移民村里没有健身场地,村民们打麻将、打牌成风,社会风气不是很好。如今,在农体工程的带动下,村民之间的话题从“一副好牌”转向“一个好身体”。

说到莲台村,上栗县桐木镇的群众都知道该村有支老年门球队,队里有7位农民作为省队代表赴韩国参加比赛,并捧回了奖杯。只要一聊到门球,村民们都绕不过获国际大奖这一茬,球队当年的功勋球员钟文记更是津津乐道。村里没有农体工程项目之前,钟文记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萍乡市区。自从村里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建起了门球场,钟文记参加的莲台村门球队就经常外出比赛,足迹从乡镇到县城,再从市里到省城,奖牌越来越多,分量也越来越重。“我们从来没想过,打个门球还能打出国门,为国争光。现在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要训练两个小时。”钟文记说。

“农体工程”成为干群之间“连心桥”

夜幕下,在宜丰县桥西乡政府大院内,投资100万元的桥西全民健身运动馆灯火通明,这边篮球场上你追我赶,那边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台上你来我往。

全民健身运动馆相当于乡里的“奥体中心”,吸引全乡的“体育达人”纷至沓来。乡干部彭霄就在这片运动场上结识了不少朋友。当然,隔三岔五,各村的球友也会邀请彭霄到村里去打比赛。有一次,乡里有项工作在某个村“卡壳”了。得知该村有支篮球队,乡里便巧妙地组织了干部与村民的篮球友谊赛,一回生二回熟,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1976年起,上栗县桐木镇每年在国庆节前夕举办一年一度的全镇篮球赛,40多年来从未间断,赛事吸引了很多群众围观。“要是镇里不组织篮球赛,书记、镇长都不好当!”当地的一名干部这样说道。近年来,随着“农体工程”的深入开展,桐木镇村村争建篮球场、争组篮球队。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体工程”进一步融洽了当地干群关系,起到了“连心桥”的作用。

一位基层体育局的干部告诉记者,其实“农体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项目很难推动。而如今,各地发生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改变。确实,这村如果有了“农体工程”,那村的村民就会坐不住,村干部都会心急如焚。当然,如果遇到机关单位的挂点帮扶村,党政干部的帮扶点,“农体工程”似乎就成了“标配”。

  • 上一篇:上月江西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略涨
  • 下一篇:这里拆墙透绿不简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