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弛 钟海华
7月23日,大暑,晴。
在驱车前往贵溪市彭湾乡溪源村的路上,随处可见早稻收割的机械作业场景,可以闻到谷子经过晾晒之后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路旁的稻田已经在收获喜悦,但几十公里之外大山深处的溪源村,绿油油的稻田里还在孕育希望。
这份希望是值得等待的。
山重水复、兜兜转转之后,记者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横郭,绿水绕田;流水淙淙,鸟鸣啾啾。
把车子停在溪源村村委会,刚一下车,“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意画卷顿时映入眼帘。
远处墨绿的茂林深处,枝头被栖息的鹭鸟染成了点点银白,微风过处,不时有白鹭从林中飞出,滑翔至水田觅食。“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眼前的画面,不禁令人顿生“世外桃源”般的惬意。
夕阳西下,白鹭渐渐归巢。苍翠的远山很快被一片白色所覆盖。村民告诉记者,每天清晨和傍晚,是白鹭觅食和归巢的时间,如果是雨天初霁,数以万计的白鹭振翅齐飞,遮天蔽日,那场面才叫壮观哩!
“映林同落雪,拂水状翻潮。”尽管没能见到这样壮观的场面,但在路旁的稻田中,记者却看到一群白鹭正悠闲觅食。它们时而探出爪子轻触泥面,时而伸嘴轻巧一啄。过往的车辆和路人距白鹭不过十几米,但这些白色的“精灵”却毫不在意。显然,它们已经习惯了与人为伴,更喜爱上了这里的绿色家园。
护白鹭,打造鸟“天堂”
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为何成了白鹭的“天堂”?
生态当然是吸引白鹭群栖的关键因素。群山环绕中的小村庄几乎被森林所覆盖,独立的水系隔绝了外部的污染源,山间的清泉叮咚而下,且富含矿物质。检测表明,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8万个。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村民们如今对生态环境保护格外重视,护绿护鸟已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为。记者在该村委会的墙上看到,《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严禁私伐林木,要求做到“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
但在十多年前,这里的白鹭一度是“惊弓之鸟”。那时,溪源村也是白鹭的安家之所,成群的白鹭在这里栖息。进入白鹭繁育季节,却总有人将枪口对准它们。一些外地人开车来这里打鸟、捡鸟蛋。溪源村村委会主任杨样贤告诉记者,白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环境特别挑剔,稍有污染便悄然飞离。从大概10年前开始,村民们自发成立了义务护鸟队,大力宣传护鸟知识,及时制止猎鸟行为。“护鸟队日夜巡逻,如果有人来这里打鸟、捡鸟蛋,破坏生态,我们是绝不答应的。”杨样贤坚定地说。
如今,当地村民对白鹭更是呵护有加,因为村民们已经尝到了白鹭带给他们的甜头。自从白鹭多了起来,村民们逐渐发现,由于白鹭喜食昆虫,田里的稻子再也不用通过喷洒农药来杀虫了。当天下班之后,溪源村党支部书记、护鸟队队长邓爱德又带着队员们走进了田野、山间,巡逻护鸟。他一边巡逻一边告诉记者,白鹭每年清明前来这里栖息,直到立秋后再“远走他乡”。从稻种撒下去,到稻谷收上来这段时间,白鹭始终呵护着当地数千亩稻谷的生长。
兴农业,种出致富稻
村民护白鹭,白鹭护农田。在溪源村,如今,人鸟和谐相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014年,土生土长的贵溪商人陈冬云惊叹于溪源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决定在这里种植有机稻。2015年,溪源村通过相关部门,对1000多亩农田进行了200多项检测,拿到了国家有机论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陈冬云在溪源所种的有机稻全部都是一季稻。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陈冬云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并派驻农技专家全程指导,标准化种植有机水稻。
要确保这片有机水稻品质,就必须严格控制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的使用。“山上植被茂盛,树叶腐烂之后成为天然的有机肥,经雨水冲刷而下,让这片稻田变得肥沃丰饶。除草剂是绝对不用的,稻田里的杂草全部由人工耘田而除。”陈冬云告诉记者,“有了这些白鹭的守护,杀虫剂更是完全用不着了。”
好山好水与白鹭共舞,酿出了有机稻的甜蜜。陈冬云的公司以高出国家规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近一倍的价格,对这些有机稻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如今这里生产的有机大米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不仅如此,他还将公司每年销售有机大米所得利润的10%拿出来,作为分红发给村民,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如今,他又在周边扩种了约3000亩生态水稻,源源不断地将生态米和有机米送到了更多城乡群众的餐桌上。
记者注意到,这个水稻种植合作社名字叫“蓑衣佬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也许正是这首词,给了陈冬云投身生态农业的灵感和动力吧!
记者手记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而贵溪市彭湾乡溪源村却漠漠水田、阴阴夏木,置身其中,顿觉清凉。好生态,这是溪源村给记者最直观的感受。
当然,溪源村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并非凭空而来。人鸟和谐的如画美景、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百姓生活的“节节高”……这些都得益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打鸟扰鸟到自觉护鸟,这里打造出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从普通耕作到有机农业,这里释放出了绿色生态的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实践和展现。
和谐,是记者此次采访中最深刻的感受。山水与白鹭的和谐,白鹭与村民的和谐,山村与绿色的和谐,生态与发展的和谐……这种和谐,源自于溪源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这种和谐,同样也越来越多地“绽放”在赣鄱大地上。